书生岂必便鞍马,上将何妨解佩刀。
汉高犒师忧灞上,屈瑕举趾狃蒲骚。
千金裘敝吾将老,两石弓开客自豪。
擒纵应须筹策定,莫烦西顾圣心劳。
书生岂必便鞍马,上将何妨解佩刀。
汉高犒师忧灞上,屈瑕举趾狃蒲骚。
千金裘敝吾将老,两石弓开客自豪。
擒纵应须筹策定,莫烦西顾圣心劳。
这首清代诗人顾光旭的《书生》表达了对传统士人形象的重新审视和对战争策略的深思。首句“书生岂必便鞍马”暗示并非只有武夫才能驰骋疆场,书生亦可以智谋取胜;“上将何妨解佩刀”则强调将领也不必执着于武力,智勇双全更为重要。接下来通过汉高祖刘邦在灞上犒赏士兵和楚国屈瑕轻敌的故事,对比说明谨慎与智谋在军事中的关键作用。
“千金裘敝吾将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老去的感慨,即使身着华贵的裘衣,岁月依旧无情。“两石弓开客自豪”则描绘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即使拥有强弓硬弩,更应注重策略而非炫耀武力。
最后两句“擒纵应须筹策定,莫烦西顾圣心劳”点明了主题,强调在战争中,真正的胜利源于精心策划和策略运用,而不是频繁地依赖外部援助或皇帝的忧虑。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士人角色和战争智慧的独特见解。
连峰沈远阴,空江渡寒碧。
佛日感胜因,涉流共攀历。
众绿翳柯阴,微径履苔迹。
影息虎岑禅,心清鹤泉滴。
已公践前期,为余留片席。
瓯茗瀹灵源,盂粥饷香积。
夜来疏雨过,逾觉清梵寂。
曾是闻性圆,岂伊妙音隔。
良会若有怅,团趺面虚壁。
浮岚接树杪,明漪漏林隙。
感此蹇独留,聊用淹晨夕。
昙华亭上风浪浪,昙华亭下波汤汤。
石梁一线亘绵邈,铜殿铜塔遥相望。
跳波激浪息万籁,飞泉淜湃调笙簧。
似嫌水势太平直,中流故遣山屏当。
山石搏水水愈怒,奔腾偏与山低昂。
何年猛士拔剑刺,山裂倾翻万顷玻璃浆。
不然卷起天河倒泻地,明珠碎玉滚滚随银潢。
耳聋目眩魂魄悸,仿佛神仙鸾凤参翱翔。
我欲乘风振袂起,抛撇下界驱神羊。
洞天卅六遍历访,药炉丹灶求真方。
天风吹我衣凉,瀑溅我裳。
同游促归去,四顾心徬徨。
山灵笑我志不决,俗骨未化徒自狂。
飘然撒手下大荒,栖真何日寻仙乡。
炎风禅肃气,林蝉音渐断。
伏处嵁岩下,坐待时物换。
依亭树影高,敲窗叶声乱。
百昌弗须臾,附赘忽星散。
划薙见真山,流涸认危岸。
寒虫诉深宵,哀鸿警清旦。
守默耽澄思,趋华屏外观。
霍岳缅峥嵘,高撑出天半。
局促乾死萤,埋头理书案。
一事差可喜,篱菊秋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