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
《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全文
南北朝 / 沈约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范金诚可则,摛思必良工。

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

瑰姿信岩崿,奇态实玲珑。

峰嶝互相拒,岩岫杳无穷。

赤松游其上,敛足御轻鸿。

蛟螭盘其下,骧首盼层穹。

岭侧多奇树,或孤或复丛。

岩间有佚女,垂袂似含风。

翚飞若未已,虎视郁馀雄。

登山起重障,左右引丝桐。

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

如彼崇朝气,触石绕华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yōngzhōuhuìshānxiāngshī
nánběicháo / shěnyuē

fànjīnchéng

chīliánggōng

níngfāngzhūliáo

xiānzhùshǒushāntóng

guī姿xìnyán{崿è[yòushàngwèi]pǐn}。

tàishílínglóng

fēngdèngxiāng

yánxiùyǎoqióng

chìsōngyóushàng

liǎnqīng鸿hóng

jiāochīpánxià

xiāngshǒupàncéngqióng

lǐngduōshù

huòhuòcóng

yánjiānyǒu

chuímèihánfēng

huīfēiruòwèi

shìxióng

dēngshānzhòngzhàng

zuǒyòuyǐntóng

bǎiqīng

lányānmiànchōng

chóngcháo

chùshíràohuásō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古典美学的意境和想象。开篇“范金诚可则,摛思必良工”两句,表达了对器物制作工艺的赞赏与肯定,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审美基调。

接下来的“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瑰姿信岩崿,奇态实玲珑”等句子,以精致的笔触描绘出山中金属制品的光泽和岩石的奇特之美,这些形容词汇如“凝芳”、“瑰姿”、“奇态”,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之美的深刻感受。

诗人随后将视角转向山峰与岩岫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峰嶝互相拒,岩岫杳无穷。”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也透露出了作者对自然之大、之深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赤松游其上,敛足御轻鸿”、“蛟螭盘其下,骧首盼层穹”等句子,则是对山中生灵活动的细腻描写,从高处的赤松到低处的蛟螭,都展现了生命力与自然融合之美。

“岭侧多奇树,或孤或复丛”一句,通过对树木形态的描绘,更增添了一份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紧接着,“岩间有佚女,垂袂似含风”则是一个画面转换点,从客观景物描述转向人物活动,既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整体意境更加丰满。

最后“翚飞若未已,虎视郁馀雄”、“登山起重障,左右引丝桐”等句子,再次回到对自然之力的赞美和描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登山探险的勇敢与坚韧不拔。

全诗以“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如彼崇朝气,触石绕华嵩”结尾,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总结,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高洁、纯净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幅博大精深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展现了其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作者介绍
沈约

沈约
朝代:南北朝   字:休文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生辰:441~513年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招杨德逢

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

云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

(0)

戏长安岭石

附巘凭崖岂易跻,无心应合与云齐。

横身势欲填沧海,肯为行人惜马蹄。

(0)

忆金陵三首·其三

追思陈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

(0)

宫词·其七十五

十三垂髻碧螺松,学舞经年后苑中。

近日昭仪抄姓字,一时宣拨入东宫。

(0)

和圣俞春雪

二月犹逢雪,春寒一倍加。

云重应阻雁,风横祇愁花。

碧水离思断,琼楼醉倚斜。

谁知下帷苦,未晓已闻鸦。

(0)

依韵和贾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其二

太乙灵宫近帝都,夕迎丹节下层虚。

方从宣室承釐后,更约浮邱把袂初。

文藻自高鹓掖诏,姓名应冠蕊台书。

我惭昔预祠春客,曾梦钧天侍燕胥。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