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堂有月同参佛;清昼无人自检书。
-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之手,以“深堂有月同参佛;清昼无人自检书”为内容,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深堂有月同参佛”,描绘了一幅夜晚月光洒满深堂的画面,月光如同佛光普照,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氛围。这里的“同参佛”不仅指月光与佛光的交融,更寓意着在宁静的夜晚,诗人的心灵与佛学的智慧相契,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升华。
“清昼无人自检书”,则展现了一天中最为宁静的时刻——清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但此时却无一人打扰,诗人独自沉浸在阅读之中。这里的“检书”不仅仅是翻阅书籍的动作,更是指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修养性情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能够远离喧嚣,专注于自我提升,体现了对内心世界深度探索的追求。
整联通过对比深堂之夜与清昼之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副美丽的画面,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在喧嚣与忙碌之外,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通过自我反思与学习,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成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荆州之川曰江曰汉曰沱曰潜曰三澨其泽曰云梦汉志谓三澨在江夏竟陵竟陵即今之景陵复州是也春秋传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梦与云自不同渡武昌道汉阳至复州非冬晴水涸则渺漫极目乃三澨之尾所谓梦泽也己已二月春水未生行蒲稗间累日将至景陵望孤城盖大泽中之环堵州治即古章台也
江气藏空阔,春云压洲渚。
蒲稗迷远目,断续川陆阻。
野鹿颇公行,寒花自幽吐。
不知何处村,时击祭神鼓。
摇望景陵治,大泽置环堵。
行行即城闉,民舍杂官府。
编芦辨门巷,具体亦何数。
幽哉沮洳旁,谓是囚伏所。
茅茨隐柴扉,一竹便撑拄。
四围榆柳青,风扰乱花舞。
十日南窗下,卧听清明雨。
此是古章台,家山在何许。
《荆州之川曰江曰汉曰沱曰潜曰三澨其泽曰云梦汉志谓三澨在江夏竟陵竟陵即今之景陵复州是也春秋传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梦与云自不同渡武昌道汉阳至复州非冬晴水涸则渺漫极目乃三澨之尾所谓梦泽也己已二月春水未生行蒲稗间累日将至景陵望孤城盖大泽中之环堵州治即古章台也》【宋·郑刚中】江气藏空阔,春云压洲渚。蒲稗迷远目,断续川陆阻。野鹿颇公行,寒花自幽吐。不知何处村,时击祭神鼓。摇望景陵治,大泽置环堵。行行即城闉,民舍杂官府。编芦辨门巷,具体亦何数。幽哉沮洳旁,谓是囚伏所。茅茨隐柴扉,一竹便撑拄。四围榆柳青,风扰乱花舞。十日南窗下,卧听清明雨。此是古章台,家山在何许。
https://shici.929r.com/shici/29I5B.html
降真香清而烈有法用柚花建茶等蒸煮遂可柔和相识分惠热之果尔但至末爨则降真之性终在也
南海有枯木,木根名降真。
评品坐粗烈,不在沈水伦。
高人得仙方,蒸花助氤氲。
瓦甑铺柚蕊,沸鼎腾汤云。
熏透紫玉髓,换骨如有神。
矫揉迷自然,但怪汲黯醇。
铜炉既消歇,花气亦逡巡。
馀馨触鼻观,到底贞性存。
送程岘坡过扬州
轻衫湿雨过淮东,鹤背功名酒一中。
歇马不须寻古事,隋家陵树正秋风。
寄题蒲氏清风阁
阆山锦屏秀,阆水碧玉寒。
高阁俯城邑,飞甍出云端。
惟昔隐君子,卜筑兹考槃。
图书侔藏室,一一手自刊。
山园养松桂,庭砌被芝兰。
雾深豹文蔚,风壮鹏翼抟。
来为廊庙重,归为里闾欢。
乃知哲人训,基构自艰难。
我昔侍先君,借书尝纵观。
题诗尚可记,手泽想未乾。
尔来三十载,感事一汍澜。
侧身西南望,安得陵风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