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感·其一》
《秋感·其一》全文
清 / 黄家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消夏诗成墨未乾,秋风吹动泪阑干。

正欣辽左连城返,忽报台中半壁残。

墩烬葫芦明野火,山崩八卦落惊湍。

云林图画沙莲水,如此膏腴保恐难。

(0)
鉴赏

这首《秋感(其一)》由清代诗人黄家鼎所作,通过对秋风、泪水、烽火、山崩等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深切感慨。

首句“消夏诗成墨未乾”,描绘了诗人夏日创作完毕,墨迹未干的情景,预示着接下来的诗句将充满情感的深度和力度。接着,“秋风吹动泪阑干”一句,以秋风起、泪水涌动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忧郁,秋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喻着世事的无常。

“正欣辽左连城返,忽报台中半壁残”两句,通过对比辽左连城的回归与台中半壁的沦陷,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深切关注和忧虑。辽左的胜利与台中的战败,形成鲜明的反差,凸显了时局的复杂与动荡。

“墩烬葫芦明野火,山崩八卦落惊湍”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墩烬葫芦象征战争的痕迹,野火燃烧,山崩地裂,八卦图随水流散落,形象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混乱。

最后,“云林图画沙莲水,如此膏腴保恐难”两句,以云林图画、沙莲水等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可能消失的担忧。膏腴之地象征富饶与和平,但在这动荡的时代,这样的美好是否能够长久保持,充满了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黄家鼎
朝代:清

黄家鼎,字骏孙。浙江鄞县人。清监生,光绪十年(1884)代理凤山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卸任。光绪十七年(1891)再任。时适议修《通志》,与邑人辑采访册。割台之役,家鼎亲与其事,所见所闻,发为诗歌,慷慨激切,洋溢黍离之音。
猜你喜欢

柬詹丈

炎方秋未凉,萧爽喜禅房。

僧作琴高弟,花为客故乡。

无生非老病,有道在清狂。

为作皋鱼操,凄然风木伤。

(0)

哀述·其七

无以为忠养,清贫似素秋。

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

雀舌馀茶碗,蛛丝满药篝。

菇斋过九十,馨洁愧兰羞。

(0)

送王生还绍兴·其一

苍苍天上月,化作镜湖来。

一片红蕖水,平生碧玉杯。

昔移兰枻去,每拂若溪回。

梅市幽栖处,凭君扫紫苔。

(0)

郑方二君以生鹧鸪数双见贻赋诗答之·其二

岂不畏霜露,笯中且勿惊。

向南徒有意,留客枉多情。

买恨金钱少,餐愁匕箸轻。

不教怜复损,为尽对啼声。

(0)

夕向诃林承二三禅人留宿风幡堂即事赋赠得风字

解与陶潜饮,清狂即远公。

好将虎溪水,移入酒泉中。

烛秉何须月,幡吹只是风。

欲眠无醉石,为拂半床空。

(0)

元孝六十又一生日赋以为寿·其四

臣妾谁凫藻,迷途一布衣。

又嗟寒露湿,未见太阳晞。

壮发霜虽短,初心日未非。

杖乡多一岁,好待据鞍飞。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