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闻君到漳浦,庭树鹊鸣帘燕舞。
今年闻君入战场,眉间黄气如蒸雾。
风霜往回太行道,空解寄声托飞鸟。
南城百里不著鞭,轻逐归云高缥缈。
知君苦吟尚如旧,他日相逢更惊瘦。
明年射策对明光,曾听人歌扊扅否。
去年闻君到漳浦,庭树鹊鸣帘燕舞。
今年闻君入战场,眉间黄气如蒸雾。
风霜往回太行道,空解寄声托飞鸟。
南城百里不著鞭,轻逐归云高缥缈。
知君苦吟尚如旧,他日相逢更惊瘦。
明年射策对明光,曾听人歌扊扅否。
此诗描绘了对友人在外征战的关切和牺牲,以及对其才华与坚持不懈的赞赏。开篇两句“去年闻君到漳浦,庭树鹊鸣帘燕舞”通过生动景象,传达了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氛围,暗示友人在和平时期的悠闲状态。然而,“今年闻君入战场,眉间黄气如蒸雾”则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通过“眉间黄气如蒸雾”形象化地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压力。
接下来的“风霜往回太行道,空解寄声托飞鸟”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渺茫的情感,友人在战场上通过风霜和远方的道路传递着思念,而“空解寄声托飞鸟”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单,即便是通过飞鸟来传递信息,也只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中间两句“南城百里不著鞭,轻逐归云高缥缈”表达了友人征战归来的情景,虽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不著鞭”和“轻逐归云”则传递出一种疲惫与淡然的情绪。紧接着,“知君苦吟尚如旧,他日相逢更惊瘦”则肯定了友人在战争中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文学创作,同时也透露出对其消瘦的担忧。
最后两句“明年射策对明光,曾听人歌扊扅否”则预示了一种对未来某种考试或事业成功的期待,而“曾听人歌扊扅否”则是一种询问,是在寻求一种回响或者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坚持与牺牲,展现了友情深厚以及对友人的关怀。
昨日又今日,千山复万山。
道途常畏险,身世每思閒。
有役吟情涩,无忧酒量宽。
一官聊自慰,未必误儒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