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居渭水为周相,严隐桐江不汉臣。
试把二公较名节,谁知总是一丝纶。
姜居渭水为周相,严隐桐江不汉臣。
试把二公较名节,谁知总是一丝纶。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谊所作,名为《题钓台》。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两位人物的节操,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品质的赞赏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姜居渭水为周相,严隐桐江不汉臣。"
这两句分别提及西汉初年著名的廉洁之士姜岌和东汉末年的清官严光(字严子陵)。姜岌曾在渭水之滨筑室而居,以示其为相时的节俭;严隐则隐居桐江,不肯出仕于汉。两位都是古代忠诚不屈、坚守节操的代表。
"试把二公较名节,谁知总是一丝纶。"
这两句是诗人对姜岌和严光节操的比较和感慨。诗人通过“试把”二位“较名节”,意在探讨他们之间是否有差别,结果发现他们忠诚守节的精神“总是一丝纶”,即同出一孔,毫无差异。这不仅表明了两人的高尚品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忠诚、廉洁品质的崇高评价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历史人物的节操来抒写个人对忠诚不渝品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