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积寺·其四》
《宝积寺·其四》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才沿峻壁还,寻溪意未閒。

日光先透石,树势欲争山。

花是仙源异,头从玉塞班。

廿年辛苦意,凄折对松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宝积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才沿峻壁还”开篇即以“峻壁”展现山势之险峻,暗示了旅程的艰难。接着“寻溪意未閒”则透露出诗人虽已到达目的地,但心中仍充满探索的欲望,不愿停下脚步。

“日光先透石”一句,通过光线穿透岩石的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光影变化,也象征着光明穿透黑暗,寓意着真理或希望的显现。而“树势欲争山”则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树木与山峦之间的竞高,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花是仙源异”一句,将花朵比作来自仙境的奇异之物,不仅赞美了花的美丽,更赋予了它们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是大自然的灵性体现。最后,“头从玉塞班”可能是指头饰或某种装饰品,此处用以形容花的精致与华美,进一步强化了花朵的非凡形象。

“廿年辛苦意,凄折对松关”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回顾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与艰辛,面对松林间的关隘,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道路的期许。这里的“凄折”二字,既表达了对过去不易的感伤,也蕴含了对未来的坚定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读撄宁诗集效其体寄荆门赵守二首

玉州政事荆州说,邻叟欢呼病叟闻。
转地光风芽甲暖,照天寒鉴骨分毛。
花村犬睡沈抱柝,秧地人归劝耦耘。
安得旌旗来北梦,放教恩泽到南云。

(0)

和王安抚六言十首

堆案牛腰万轴,消磨不尽诗情。
定应是我辈语,掷地当作金声。

(0)

黄均州挽词

乾道淳熙首尾年,相从江汉丽谯边。
主方壮岁才冲斗,客亦儿时气剌天。
故旧彫零真老矣,城门重到辄潸然。
最怜襄郢徘徊日,为我经旬治画船。

(0)

还剑叔骥庐山诗卷

剑家子骥我乡人,洞口桃花独问津。
岁时他乡逢叔士,杏林花发小阳春。

(0)

黄尚书挽诗二首

愤切身频痏,尤多鬓早丝。
有功裨圣主,无命佐清时。
论事明于掌,披图粲若棋。
哀哉听绝语,犹抱五年悲。

(0)

黄寺丞挽诗

识面山阴道,论心德化堂。
后来俱罪籍,归去各吾乡。
晚岁欣同寓,平生谓可偿。
平迟三两月,泪落几多行。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