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
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星辰去地低。
一径穿缘应就郭,千花掩映似无溪。
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
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
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星辰去地低。
一径穿缘应就郭,千花掩映似无溪。
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中景象。开篇“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两句,通过对高耸松树顶部鹤鸟栖息和孤独猿猴在旁啼叫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片幽深之境。接下来的“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星辰去地低”则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雷雨过后,夜晚星辰在低空闪烁,显示了时间流转和宇宙之广阔。
“一径穿缘应就郭,千花掩映似无溪”进一步描绘了一条小路蜿蜒穿行于山林之间,最终抵达寺院所在的谷地。这里的“千花”可能指的是随风摇曳的野花,它们在溪水两岸掩映,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溪流的存在。
最后,“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的语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世间是非和生命终极的困惑。通过今日得遇高僧的教导,诗人希望能够解开心中的迷雾,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