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休道浊于泾,若遇承平也敢清。
河朔几时桑柘底,只谈王道不谈兵。
孟津休道浊于泾,若遇承平也敢清。
河朔几时桑柘底,只谈王道不谈兵。
这首金代诗人密璹的《绝句》,以孟津的河水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对国家治理和政治理念的深思。
首句“孟津休道浊于泾”,孟津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此处以孟津的河水与泾水相比,泾水在古代被认为较为清澈。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孟津的河水并非天然浑浊,而是环境与治理的结果。通过这一对比,暗示了河水的清澈与否,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治理状态。
次句“若遇承平也敢清”,承平指的是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此表达了,即便是在和平盛世,河水也有可能变得清澈。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在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代里,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社会风气也会随之改善。
后两句“河朔几时桑柘底,只谈王道不谈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河朔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地区,这里以桑柘(桑树和柘树)象征着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诗人问何时才能让河朔地区的百姓如同桑柘一样,生活在富饶与和谐之中,不再需要谈论战争与武力。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发展的渴望,以及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一个以仁政、道德和教化为主导的社会,而不是依赖武力和战争来维持秩序。
整体而言,这首《绝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体现了其对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身居学省中,心驰千万里。
存养岂无方,所念在知己。
忆与子托交,情亲若兄弟。
一旦成睽违,此怀何日已。
浮云起半山,阴停凤台趾。
于我岂无关,见之良足喜。
山川极悠邈,日月迅流晷。
努力赴脩程,去住各有指。
目送隔崇墉,揽涕不能止。
人生大化内,离合固难拟。
云萍会有期,皓首以为俟。
蜘蛛网破蜻蜓走,燕子穿花避鸦舅。
幽人睡起静中观,更有蝉声在高柳。
螳螂捕蝉蝉未知,黄雀又拟螳螂后。
儿童调黐欲黏雀,竿动雀惊儿缩手。
须臾螳螂亦引去,彼蝉蚩蚩得无咎。
世间万事无不然,人或设机天却否。
莫将閒虑挂眉头,不如且进杯中酒。
我家华川上,君住兰江滨。
百里通一水,总是金华人。
自我与君别,三载幽燕住。
及此会吴门,朱颜各如故。
同为异乡客,谊重情依依。
东风足携手,君何复言归。
归去金华山,日看好山色。
紫翠集芙蓉,绿草眠白石。
若逢牧羊子,为我寄深情。
莫令猿鹤怨,行矣寻初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