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来投宿,云岩第几层。
有诗堪供佛,无事且依僧。
小阁泉喧枕,修廊雨暗灯。
好峰看未足,梦绕碧崚嶒。
古寺来投宿,云岩第几层。
有诗堪供佛,无事且依僧。
小阁泉喧枕,修廊雨暗灯。
好峰看未足,梦绕碧崚嶒。
这首宋诗《宿天台万年寺》是陈知柔所作,描绘了诗人夜宿古寺的独特体验。首句“古寺来投宿”开门见山,点明了诗人的行踪和目的。接下来的“云岩第几层”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的高峻与深远,给人以神秘之感。
“有诗堪供佛”表达了诗人对寺内文化的敬仰,认为诗歌可以作为供奉佛祖的一种方式,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与宗教的交融理解。而“无事且依僧”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愿意在寺庙中找寻心灵的依托。
“小阁泉喧枕”通过描绘泉水声在小阁中回荡,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夜晚寺庙的生动与和谐。“修廊雨暗灯”则描绘了雨打廊檐,灯光微弱却依然照亮前行之路的画面,烘托出诗人身处其中的孤寂与禅意。
最后两句“好峰看未足,梦绕碧崚嶒”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不舍,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那峻峭的山峰。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宿古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景色的壮美,富有禅意和意境之美。
家在吴中处处移,的于何地结茅茨。
囊空不肯投笺乞,程远多应税马骑。
短剑易钱平近债,长瓶倾酒话馀悲。
衡山老祝凄凉甚,明日无人共讲诗。
我于中垒谱相通,君唤玄英作祖翁。
每恨暮云一樽隔,暂欣夜雨对床同。
为晨门黍谈清宿,留剡溪舟避逆风。
众作纷纷鸣瓦釜,黄钟聊复鼓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