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黄鹤矶诗》
《登黄鹤矶诗》全文
南北朝 / 鲍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huángshī
nánběicháo / bàozhào

luòjiānghán

yànháifēngsòngqiū

línliúduànshāngxián

kànchuānbēizhàoōu

shìyǐngdōngyuán

háixiàyǒu西

sānyǐndāndèng

jiǔpàiyǐncāngliú

lèizhúgǎnxiāngbié

nòngzhū怀huáihànyóu

yàoěrtài

duórényōu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行舟的景象和心情。开篇“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两句,通过树叶纷纷落下、江水清冷以及大雁归来的场景,渲染出一个萧瑟的秋天气氛,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接下来,“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两句,则通过对古代乐器——商弦的提及,传达了一种历史沧桑、文化断绝的哀伤。诗人似乎在感叹往昔繁华如今已成空谷。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两句,表明诗人行程中的无奈和漂泊之感,无论是前往郢(古地名,即今天的湖北省部分地区)还是返回夏(指黄河南侧地区),都只能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归宿。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则描绘了自然景观,其中“三崖”可能是对特定山峦的称呼,“隐丹磴”意味着山中有难以捉摸的神秘色彩;“九派引沧流”则形象地表达了河流的蜿蜒曲折和壮观。

最后,“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几句,诗人通过泪水涟涟、竹叶婆娑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恋。而“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则是说,即便有解忧的良药,也难以完全抚慰游子之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
鲍照

鲍照
朝代:南北朝   字:明远   生辰:约415年~466年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猜你喜欢

满庭芳 促织儿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
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0)

鹊桥仙·暑云犹在

暑云犹在,澄空欲变,入夜徘徊庭际。
新秋知是昨宵来,爱残月、纤纤西坠。
芭蕉老大,流萤衰倦,静里细观天意。
轻风未有半分凉,奈人道、今宵好睡。

(0)

鹊桥仙·连汀接渚

连汀接渚,萦蒲带藻,万镜香浮光满。
湿烟吹霁木兰轻,照波底、红娇翠婉。
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
采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

(0)

诉衷情·筠笼白雁得时双

筠笼白雁得时双。
一自戏回塘。
冰魂问归何处,明月影中藏。
苹蓼岸,镇相将。
忍思量。
晓昏应是,梦绕江湖,怕见鸳鸯。

(0)

眼儿媚·山矾风味木樨魂

山矾风味木樨魂。
高树绿堆云。
水光殿侧,月华楼畔,晴雪纷纷。
何如且向南湖住,深映竹边门。
月儿照著,风儿吹动,香了黄昏。

(0)

眼儿媚·凄风吹露湿银床

凄风吹露湿银床。
凉月到西厢。
蛩声未苦,桐阴先瘦,愁与更长。
起来没个人僽采,枕上越思量。
眼儿业重,假饶略睡,又且何妨。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