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偶与此同名,鸡犬村中若有声。
他日逢人问真隐,移家元欲傍朱明。
吾乡偶与此同名,鸡犬村中若有声。
他日逢人问真隐,移家元欲傍朱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吾乡偶与此同名”,表达了诗人与所处之地在名字上的巧合,引发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接着,“鸡犬村中若有声”一句,通过鸡鸣犬吠的乡村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让读者听到了遥远家乡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他日逢人问真隐,移家元欲傍朱明”,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隐逸生活的渴望。他设想未来某日遇到他人时,会询问自己是否真的追求隐居生活,而实际上,他内心早已决定移家至一处如朱明般美好的地方,过上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这种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芙蓉居右,华盖居后。象居其间,不几培塿。
爰架余宫,爰栖余踪。坐而睨之,主卑客崇。
卑者当足,崇者当目。
崇卑不同,余却得象之精,忘象之形。
筑堂对象,拔翠横青。有粲兮色,有涵兮德。
柳下之介,伯夷之特。颜之坐忘,孔之屏息。
彼混莫伦,余配以仁。彼矫莫亲,余交以神。
无彼无此,孰主孰宾。余爱之溺,孰不云癖。
象山难忘,道山可易。于彼游心,于此扫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