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双记快沉冥,山畔谯门水畔亭。
相国名因稽古白,使君眼为好贤青。
废堤不复风摇柳,新槛依然月满汀。
羁旅从公厌游乐,欲图佳致作幽屏。
壁间双记快沉冥,山畔谯门水畔亭。
相国名因稽古白,使君眼为好贤青。
废堤不复风摇柳,新槛依然月满汀。
羁旅从公厌游乐,欲图佳致作幽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李秬重修宴亭》。诗中,诗人以壁间的记事为引,描述了山边的谯门和水畔的亭子,展现了重修后的景象。"相国名因稽古白"一句,通过赞美相国的名号源于对古代典籍的深入研究,体现了对学问与历史的尊重。"使君眼为好贤青"则表达了对地方长官喜好贤才的赞赏,寓意政治风气的清正。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废弃堤岸上柳树不再摇曳,新筑的栏杆映照着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意境。最后,诗人以自己作为游子,跟随公事繁忙,却仍对这新建的宴亭心生喜爱,希望能借此为旅途中的心灵提供一处幽静的屏风,寄托了他对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既赞美了重修工程,又寓含了对贤能政治和文化传承的推崇,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饱食万虑灭,冥心游六宇。
叩门见二屦,惊散半床雨。
呼童烹新茶,浓绿映泼乳。
诸君兴有以,对局无宾主。
毕膊夹檐霤,落子声可数。
久无胜物心,累月枰挂柱。
隅座揽弈者,色若贪欲取。
旁观为动容,一笑决嬴羽。
局残炉巳歇,微霁漏窗树。
俗客谈理乱,无言止挥麈。
僧海上来双行脚,杖担两头头覆箬。
白云破衲穿模糊,衲只悬囊多贮药。
道傍施亦随手散,誓不从人一钱索。
丛林僧饮不肯飧,市中自托莲花盆。
是何居士长闭门,乞食其门通者?。
主人方苦齐侯疥,麻姑鸟瓜无全痕。
攒眉向师师大笑,良苦主人可试言。
刀圭出手不盈七,季和痂失桃斑存。
乃知神术不思议,不然药上何为尊。
居士霍然欠申起,起谢云师且休矣。
师言此术何足奇,贫道济人徒尔为。
仰天曳杖出门去,赠钱不收仍置地。
惟取诸公所赠萹,且行且诵名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