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余生卧草莱,戍楼间听角声哀。
迷离望极平安火,慷慨歌成《阿滥堆》。
至竟封侯无骨相,何曾厮养不英才。
记从故李将军后,夜夜山南射虎回。
百战余生卧草莱,戍楼间听角声哀。
迷离望极平安火,慷慨歌成《阿滥堆》。
至竟封侯无骨相,何曾厮养不英才。
记从故李将军后,夜夜山南射虎回。
这首清代诗人陈燮的《老兵》描绘了一位历经百战的老兵形象。首句“百战余生卧草莱”展现了老兵的沧桑与坚韧,他虽在战争中幸存,却只能隐居山野。次句“戍楼间听角声哀”通过戍楼的号角声,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反映出老兵对战争的记忆和对和平的渴望。
“迷离望极平安火”写老兵遥望远方,希望能看到象征平安的烽火,表达了他对家乡和安宁生活的向往。然而,“慷慨歌成《阿滥堆》”一句,表明他在无奈之下只能以激昂的歌声排解内心的苦闷,这歌声或许源自边塞诗篇《阿滥堆》,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感慨。
“至竟封侯无骨相,何曾厮养不英才”这两句揭示了老兵的内心矛盾,他自问即使有才能,也未能封侯建功,不禁质疑自己的命运。最后两句“记从故李将军后,夜夜山南射虎回”,借李广将军的典故,表达老兵虽然退伍,但仍保持着武勇精神,每晚在山南练习射虎,仿佛仍在战场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老兵的形象,反映了战争对人的摧残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同时也展现出老兵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李白骑鲸飞上天,江南风月闲多年。
纵有高亭与美酒,何人一斗诗百篇。
主人定是金龟老,未到亭中名已好。
紫蟹肥时晚稻香,黄鸡啄处秋风早。
我忆金銮殿上人,醉著宫锦乌角巾。
巨灵摩山洪河竭,长鲸吸海万壑贫。
如倾元气入胸腹,须臾百媚生阳春。
读书不必破万卷,笔下自有鬼与神。
我曹本是狂吟客,寄语溪山莫相忆。
他年须使襄阳儿,再唱铜鞮满街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