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据海镇王城,蛮语埋冤旧日名。
错认打猫为射虎,惊占来鳄即奔鲸。
若寻战垒经烧劫,或泛仙槎可步瀛。
借地牛皮何处是,渔翁指点渡安平。
红毛据海镇王城,蛮语埋冤旧日名。
错认打猫为射虎,惊占来鳄即奔鲸。
若寻战垒经烧劫,或泛仙槎可步瀛。
借地牛皮何处是,渔翁指点渡安平。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历史上的复杂情境与变迁。首联“红毛据海镇王城,蛮语埋冤旧日名”点明了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并以“红毛”指代,暗示了殖民时期的异族统治与当地原住民的苦难。颔联“错认打猫为射虎,惊占来鳄即奔鲸”运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殖民者对当地事物的误解与惊吓,同时也反映了殖民者的野蛮行径。
颈联“若寻战垒经烧劫,或泛仙槎可步瀛”则转向历史的回顾,提到了战争遗迹与被焚烧的战场,以及可能存在的仙境般的想象,对比强烈,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与美好的向往并存。尾联“借地牛皮何处是,渔翁指点渡安平”则将话题引向现实,询问借用地面的痕迹在哪里,渔翁通过指引,暗示了寻找历史真相与和平之路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深刻地反映了台湾历史上的殖民与抗争,以及对和平与历史真相的渴望。
生不用,醉落东海骑长鲸,渺焉一粟浮生轻。
荒江月黑北风紧,星火鹘落春潮生。
飞廉冯夷两不让,兀地一喝山为倾。
百川呼吸毕万窍,天籁地籁并相耀。
随身宝气压不减,孤剑横飞出匣啸。
书生谔谔轻时贤,渡江击楫悲膺填。
狂言高唱动天阙,不作秋蝉鸣可怜。
君不见,铁舰铜轮变邃古,夷氛浊乱太和宇。
不恤东人杼柚空,岁币频仍作怨府。
愿乘铁甲淩沧溟,责言夜到单于庭。
安得中原息群吠,归来长揖君山青。
六合幻我如锤炉,觥觥芒角天为徒。
纵横万里不得意,酒杯在手空嗟吁。
功名未立老且至,枉负宝剑随饥驱。
昏灯夜雨出匣啸,似有神鬼嗔泥涂。
男儿贵在得死所,失此奇崛非丈夫。
噫嘻乎,生不用巢父之巢壶公壶,愿跨辽海摧强胡。
纵教杀贼誓不返,归来马革千金躯。
不然抱奇不用朽铁似,坐令白发侵头颅。
而况佞臣之头颈斫不得,天柱崩折谁匡扶。
对此茫茫百端集,酒枉在乎空嗟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