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无他长,所耽惟种树。
树中尤爱梅,为其能守素。
守素有同心,相将老岩穴。
花时犯清霜,坐到将残月。
家园兴未足,寻梅过太湖。
梅花如白云,茫茫路欲无。
入山不忍尽,下山元独宿。
钟清何处寺,花隐谁家屋?
愿言寄吾友,一枝折寒林。
微物何足贡,将此岁寒心。
我生无他长,所耽惟种树。
树中尤爱梅,为其能守素。
守素有同心,相将老岩穴。
花时犯清霜,坐到将残月。
家园兴未足,寻梅过太湖。
梅花如白云,茫茫路欲无。
入山不忍尽,下山元独宿。
钟清何处寺,花隐谁家屋?
愿言寄吾友,一枝折寒林。
微物何足贡,将此岁寒心。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潘高所作,名为《初春有述》。诗中以“我生无他长,所耽惟种树”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植树的热爱与执着。接着,“树中尤爱梅,为其能守素”,点明了诗人特别偏爱梅花,因其象征着纯洁与坚守。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品质:“守素有同心,相将老岩穴。”梅花在岩石间生长,与纯洁的品质相呼应。接下来的“花时犯清霜,坐到将残月”,则展现了梅花在严冬中的坚韧与美丽,即使在霜雪覆盖之时,也能静待月落,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家园兴未足,寻梅过太湖。”诗人因对梅花的喜爱,不惜跋涉千里,越过太湖去寻找更美的梅花。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痴迷,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梅花如白云,茫茫路欲无。”诗人将梅花比作白云,既赞美了梅花的洁白无瑕,也暗示了寻梅之路的漫长与艰难。接下来的“入山不忍尽,下山元独宿”,描述了诗人深入山林,不愿离去的情景,以及独自宿于山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最后,“钟清何处寺,花隐谁家屋?”诗人通过询问寺庙的钟声和隐藏在花丛中的房屋,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愿言寄吾友,一枝折寒林”则表明了诗人希望将这份对梅花的深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纯洁、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西家妇,贫失身。东家妇,贫无亲。
红颜一代难再得,皦皦南国称佳人。
夫君求昏多礼度,三日昏成戍边去。
龙蟠有髻不复梳,宝瑟无弦为谁御。
朝来采桑南陌周,道旁过客黄金求。
黄金可弃不可售,望夫自上西山头。
夫君生死未知所,门有官家赋租苦。
姑嫜继殁骨肉孤,夜夜青灯泣寒杼。
西家妇作倾城姝,黄金步摇绣罗襦。
东家妇贫徒自苦,明珠不传青州奴。
为君贫操弹修竹,不惜红颜在空谷。
君不见人间宠辱多反覆,阿娇老贮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