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近诸天,霜重万象悬。
鸡鸣松顶日,僧语石房烟。
清磬秀群水,幽花香一泉。
欲参黄蘖义,使向此中传。
晓色近诸天,霜重万象悬。
鸡鸣松顶日,僧语石房烟。
清磬秀群水,幽花香一泉。
欲参黄蘖义,使向此中传。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清晨的宁静与庄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晓色近诸天,霜重万象悬。” 开篇即展现出清晨的景色,晨光微露,仿佛接近天际,霜气浓重,万物在寒霜中显得格外清晰。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霜气赋予重量,形象地表现出了秋霜之重。
“鸡鸣松顶日,僧语石房烟。” 描绘了鸡鸣声中,太阳从松树顶端升起的情景,以及僧人在石屋中交谈,烟雾缭绕的场景。鸡鸣与日出,僧语与烟雾,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
“清磬秀群水,幽花香一泉。” 清脆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中,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幽静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汪泉水更是增添了这里的神秘与清幽。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美的世界。
“欲参黄蘖义,使向此中传。”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理解佛法真谛的愿望,并希望将这种领悟传播出去。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秋山林的宁静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空城澹寒雾,落叶凄庭阴。
萧条岁苦饥,里巷谁招寻。
拨泥过我弟,暮雨衣淋淋。
百钱杖头解,斗酒时共斟。
入耳声不殊,闻者各有心。
何以写吾忧,挥毫同苦吟。
虫螀半壁静,镫火孤窗深。
醉拥姜被眠,不知天古今。
七月西风吹井梧,池荷渐老庭葵疏。
鸣虫唧唧夜色徂,羁客徘徊临前除。
送君尚记与君别,黄金台下无颜色。
还家忽忽音书绝,君去并州我适越。
洎我归来卧旧丘,闻君又买广陵舟。
同在天涯不相值,江山怅望生离愁。
两年不见增白发,相逢遗我诗盈箧。
三伏炎蒸金石流,展卷洒洒飘冰雪。
河朔快饮五陵豪,留君不住心烦劳。
匣琴罢酌坐深宵,玉露无声银汉高。
悠悠此意无终极,说向世人应不识。
归见荆园两弟兄,为道别后长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