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干戈十载馀,避人那复叹离居。
幽栖易就穷愁句,续史难成未竟书。
世外尚容狂阮籍,家贫谁问病相如。
青山何处多泉石,半亩诛茆共结庐。
寥落干戈十载馀,避人那复叹离居。
幽栖易就穷愁句,续史难成未竟书。
世外尚容狂阮籍,家贫谁问病相如。
青山何处多泉石,半亩诛茆共结庐。
这首诗《答道庵村居见示》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心境与感慨。
首联“寥落干戈十载馀,避人那复叹离居。”开篇即点明了背景,历经十年战乱之后,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避世,不再为流离之苦而叹息。寥落二字,既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颔联“幽栖易就穷愁句,续史难成未竟书。”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在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的思绪容易被穷困与忧愁所激发,创作出许多作品;然而,他未能完成的历史著作却成了心头之痛,表达了对未竟事业的遗憾与执着。
颈联“世外尚容狂阮籍,家贫谁问病相如。”这里借用了古代两位名士阮籍和司马相如的故事,阮籍以狂放不羁著称,而司马相如则因家贫而备受同情。彭孙贻在此处自比阮籍,暗示自己虽身处世外,但内心仍充满狂放与不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贫困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青山何处多泉石,半亩诛茆共结庐。”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青山环绕,泉水潺潺,石径蜿蜒,诗人与友人共同在半亩之地筑屋而居,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与友情的温暖。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与真挚友谊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战乱后世事变迁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命运与理想追求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与友情的向往。彭孙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生动的隐逸图景。
为吏困米盐,曲肱梦灵泉。
谅非调鼎手,正觉荷锄便。
在公虽勤苦,归喜叔山禅。
去我忽数日,草虫傍床煎。
屋角鸟乌乐,行舆响担肩。
包解分柿栗,儿女闹樽前。
白纻绕祖塔,香携青原烟。
玄珠一百八,夜纫湘缕穿。
高林风落子,老僧选霜坚。
袖中出新诗,山水含碧鲜。
五言吾老矣,佳句付惠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