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下泗州寺,旌忠恩命殊。
喜看灭顶地,重作丽牲区。
古柏重生荫,荒芦尚有墟。
独怜卧子辈,何日共芳醹。
敕下泗州寺,旌忠恩命殊。
喜看灭顶地,重作丽牲区。
古柏重生荫,荒芦尚有墟。
独怜卧子辈,何日共芳醹。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名为《江左大吏新得请为故检讨杨公维斗立祠芦墟此盛举也喜而有作》。全诗通过描绘敕令下泗州寺,旌表忠臣的特殊恩典,以及对重建祭祀场所的喜悦之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
首句“敕下泗州寺,旌忠恩命殊”点明了事件的背景,朝廷特地下令在泗州寺表彰忠臣,彰显了对忠诚者的尊崇与嘉奖。接着,“喜看灭顶地,重作丽牲区”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举措的欣喜之情,认为这不仅恢复了忠臣的荣誉,也为后人提供了祭拜的场所。
“古柏重生荫,荒芦尚有墟”两句描绘了重建后的祭祀场所环境,古树重新繁茂,为祭祀之地增添了一抹生机;荒芜之地虽已恢复,但仍留有昔日的痕迹,寓意着历史的铭记与传承。最后,“独怜卧子辈,何日共芳醹”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默默无闻、为国家奉献的平凡之人的感慨,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共同庆祝他们的功绩。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忠诚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能够更好地纪念和传承这些精神的美好愿望。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
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
惭愧何郎。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
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后来一辈枵枵。
甚声响都如鹦鹉娇。
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
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
冯郎老,但点头咽唾,拼解金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