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十八首·其十五》
《感遇十八首·其十五》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玄蝉抱木鸣,帝江审音声。

清响殊口给,至聪非耳成。

百足蚿不蹶,无形风常征。

况乃含万象,玄机不可名。

卷不盈一掬,舒之弥八纮。

斯唯达士信,庸夫鲜不惊。

(0)
鉴赏

这首诗《感遇十八首(其十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以“玄蝉”、“帝江”、“百足蚿”等自然界的元素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宇宙观。

首先,“玄蝉抱木鸣,帝江审音声”,开篇即以“玄蝉”和“帝江”这两个神话中的角色,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与和谐。玄蝉在树上鸣叫,帝江则审察其音声,寓意自然界的声音有着其内在的秩序与意义。

接着,“清响殊口给,至聪非耳成”,进一步强调声音的纯净与深刻,指出真正的听觉不仅仅是通过耳朵,更是心灵的感知。这里的“口给”和“至聪”分别从声音的传达与理解两个层面,表达了对自然之声的敬畏与追求。

“百足蚿不蹶,无形风常征”,通过“百足蚿”(一种长虫)与“无形风”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与恒常。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体,也能感受到自然界的波动,而无形的风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至。

“况乃含万象,玄机不可名”,这一句将自然界的复杂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宇宙万物皆包含其中,而其中蕴含的深奥道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卷不盈一掬,舒之弥八纮”,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宇宙的广阔与深邃,即便是最小的容器也无法完全容纳,而展开来看,却又无边无际。

最后,“斯唯达士信,庸夫鲜不惊”,表达了对于真理与智慧的追求,认为只有明智之人能够相信并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而普通人往往对此感到震惊或难以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宇宙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和秋日即事韵二首·其二

初枫叶外数行飞,瘦竹竿头一点黐。

浮世危机总如此,青蛇飞处且相随。

(0)

金山十咏呈坦叔·其三付衣堂

大地不解容,四众俱欲杀。

不辨如是心,定难消此衲。

(0)

冬日予与六人者游焦山谒圜禅师访瘗鹤铭断碑及焦公丹台怆然有怀兼柬朱陈二友陈方病目而朱校易未毕

平生纨绮场,宁食三年艾。

江山岂宿缘,老去尚馀爱。

兹晨幸休暇,共步青莲界。

风漪湛如熨,霜叶红可画。

道人喜客至,棐几共清话。

从容得一饱,老□□□□。

起遵岩下路,芒屦濯湍濑。

摩挲华阳碑,一读一感慨。

高名竟谁氏,陵谷已迁坏。

缅怀九转丹,吾老庸可待。

陈翁熬六药,朱郎研八卦。

虽云竹林集,尚欠二子在。

发春吾将遨,负约幸无再。

(0)

夜坐有怀

冲风凛欲冰,积雪寒未扫。

春光来何迟,双鬓倏已老。

悲吟北窗下,孤坐对参昴。

不忧釜生鱼,漫谓诗可饱。

平生赏音人,团聚苦不早。

陈翁气金玉,蔡子文斧藻。

仓皇一骇散,各适千里道。

悠悠残岁月,忽忽老怀抱。

道腴虽自味,俗况固难好。

无疑赵居士,欲刬佛殿草。

(0)

次韵赠林义之·其二

我已刘桢病,君仍屈子醒。

俱为石碌碌,不改柏青青。

吉语时占鹊,穷途耻聚萤。

何时一杯酒,相对话飘零。

(0)

还返释言·其五

陶甓与镕金,火出资坚久。

炭木已焚如,万祀长不朽。

功成在炉灶,炉灶凭何有。

不见古轩辕,鍊宝荆山首。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