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
《题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冰薄沙昏短草枯,采香人远隔湘湖。

谁留夜月群仙佩,绝胜《秋风九畹图》。

白粲铜盘倾沆瀣,清明宝玦破珊瑚。

却怜不得同兰蕙,一识清醒楚大夫。

(0)
翻译
冰面薄弱,沙色暗淡,短草枯黄,采香的人已远离湘湖的彼岸。
夜晚的月光下,仿佛留下了一群仙子的佩饰,这景色比《秋风九畹图》还要美妙。
洁白的米粒倒入铜盘,如同倾泻银河,清明的宝石戒指闪烁着珊瑚般的光泽。
我却遗憾不能与他们共享这份清雅,如同楚国大夫屈原一样,保持清醒的心志。
注释
冰薄:冰面薄弱。
沙昏:沙色暗淡。
短草:短小的草。
采香人:采集香料的人。
湘湖:古代湖泊名。
夜月:夜晚的月光。
群仙佩:一群仙子的佩饰。
绝胜:远远超过。
秋风九畹图:描绘秋天风中兰草的画作。
白粲:洁白的米粒。
铜盘:铜制的盘子。
沆瀣:神话中的仙酒。
清明宝玦:清明透亮的宝石戒指。
怜:遗憾。
兰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洁。
清醒:保持清醒。
楚大夫:指楚国的大夫,如屈原。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题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画作的赞赏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冰薄沙昏短草枯,采香人远隔湘湖。"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秋末或冬初的萧瑟景象,天气寒冷,河沙干涸,野草枯黄,而采香的人因为季节或环境的原因而无法靠近,这里所指的“采香人”可能是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比喻作者的心境。

"谁留夜月群仙佩,绝胜《秋风九畹图》。"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描绘的超自然景象和人物的赞赏。夜晚的明月之下,仙人们佩戴着璀璨,一幅画比著名的《秋风九畹图》还要出色,显示了作者对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技艺的高度评价。

"白粲铜盘倾沆瀣,清明宝玦破珊瑚。"

这两句用以富丽堂皇的词汇来赞美画中的装饰和细节,如同璀璨的光芒照耀着整个空间一般,显示了诗人对画中所呈现的精致与华美的欣赏。

"却怜不得同兰蕙,一识清醒楚大夫。"

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释放。他虽然无法亲近心仪之物(采香),但他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楚,就像古代楚国的大夫一样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无奈与自省。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赵子固画作的鉴赏,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反映了作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融入的情感和哲思。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颂古九首·其九

兴化棒头轰霹雳,克宾脚下走尘烟。

若无塞外将军令,那得嘉名四海传。

(0)

偈颂七十一首·其三十

旧岁已去,去不可追。新岁当来,来不可拒。

(0)

偈颂七十一首·其五十四

屋前基业,屋后生涯。堂堂妙用,不假安排。

暑退凉飙起,燕归鸿雁来。天台南岳,峨嵋五台。

新罗击鼓大唐斋。

(0)

偈颂七十一首·其六十五

重阳佳节到来,瑞岩无可安排。

一十二峰黄栗粽,东大洋海茱萸茶。

万象摩唇捋嘴,虚空缀齿粘牙,不知秋意落谁家。

(0)

送奎上人往中川

湫间云冷不成眠,听得樵歌一曲全。

切莫喧传江上路,此声不入钓鱼船。

(0)

鸣雁松林接待

望见松林笑满腮,香厨岂为者僧开。

三千里外有知己,鸣雁带书招不来。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