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宜趋下,寒潭万丈深。
莫言云易老,须信石难沉。
势转长空静,光回乱壑阴。
何人观气宇,世外许相寻。
龙德宜趋下,寒潭万丈深。
莫言云易老,须信石难沉。
势转长空静,光回乱壑阴。
何人观气宇,世外许相寻。
这首诗描绘了龙池的深邃与宁静之美。首句“龙德宜趋下”,以龙的德性象征着深邃与谦逊,引出对龙池的赞美。接着,“寒潭万丈深”一句,直接点明了龙池的深度与寒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莫言云易老,须信石难沉”表达出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永恒,云彩虽易变,但石头却难以沉没,以此比喻世间真理的恒久不变。
“势转长空静,光回乱壑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龙池的动态美与静态美。长空中,水势流转,显得格外宁静;在曲折的山谷中,水光反射,照亮了阴暗之处。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展现了龙池既深邃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最后,“何人观气宇,世外许相寻”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并欣赏龙池之美的高人志士的期待。他们能够在纷扰的世间之外,找到心灵的归宿,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池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飞观峥嵘天宇宽,幽人半醉凭阑干。
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
清吹拂林横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
童颜绿鬓无人识,回首尘寰一梦残。
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
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
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
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
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
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
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
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
况于经籍深,岂究端与倪。
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
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明庭集孔鸾,曷取于凫鹥。
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
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
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
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
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