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诗中,作者以自身为官三年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读书的渴望和对知识的珍视。首句“为吏三年弄文墨”描绘了自己在官场忙碌于文书工作的生活,而“草莱心径失耕锄”则暗示了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疏离。
接着,“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表达了对博大精深知识的追求,希望能阅读到世间罕见的好书。诗人将藏书丰富的公子与自己空虚的知识状态相对比,通过“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揭示了对知识宝藏的向往和自谦的意味。
最后两句“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表达了对借书阅读的期盼,希望有一天能亲自掌握书籍,亲手处理那些可能积满蛀虫的书籍,寓言式地体现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问的严谨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学术生活的向往。
帘捲秋光里。正黄花、亭亭冉冉,移来眼底。
超出红尘如此淡,始信陶潜归矣。
为料理、明窗净几。
醉后几回难采摘,费参详、幻迹知谁寄。
倩窄袖,欲扶起。萧疏骨格烟云气。
尽抛辞、蜂忙蝶闹,香清色腻。
彷佛骚人成落魄,瘦到十分难比。
剩一片、凄凉滋味。
要向西风留小像,傍阑干、月冷霜华细。
写不尽,个中意。
梨枣镌成,试听取、金声掷地。
思当日、笔花入梦,衍波叠几。
生面别开珠玉色,幽怀都杂烟霞气。
十年中、阆苑咏霓裳,挥毫易。暗鬼唱,凡夫避。
真宰诉,天公忌。总功名已渺,英华长粹。
叉手飞卿曾共捷,呕心昌谷原无异。
为留传、焦尾有知音,千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