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冠乡闾,门多长者车。
岁收千顷稻,家贮一楼书。
待客开新酒,留僧煮嫩蔬。
三公老且病,无暇访山居。
孝义冠乡闾,门多长者车。
岁收千顷稻,家贮一楼书。
待客开新酒,留僧煮嫩蔬。
三公老且病,无暇访山居。
诗人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图景。"孝义冠乡闾"一句,表明诗人对一个充满孝道和正义之风的村庄的赞美,而这份尊贵并非来源于权力或富贵,反而是通过文雅的方式体现,如同门前长者车马盈门,显然这些长者不是官宦,而是德高望重的人物。
"门多长者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氛围,长者的到来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和谐。紧接着的"岁收千顷稻,家贮一楼书"则描绘出一个富足而有文化积淀的家庭形象,千顷之稻代表了丰饶的生活,而"一楼书"则是对知识与学问的追求。这种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是古代士人理想中的美好境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继续写道"待客开新酒,留僧煮嫩蔬",展现了主人公对待客人的热情,以及与佛教僧侣和谐相处的情景。新酿的美酒和清淡可口的嫩菜,是诗人善意邀请宾朋,共同享受这份平静生活的写照。
最后两句"三公老且病,无暇访山居"则透露出一丝悲凉。三公,即古代对官至宰相或高级官员的尊称,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其亲朋好友,既已年迈体弱,又患有疾病,因此无法去拜访那远处山中的隐逸之士。这不仅是对身体衰老无力的一种无奈,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的淡泊和对自然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理想化的乡村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知识、友谊与自然之美的深厚情感。
秋风萧索百草斑,黄沙飘飒青海湾。
食人昔从征西班,一去十载不知还。
惊飙传檄云霄间,胡尘渺浩难重攀。
昨日寄我双玉环,万里相将道路艰。
我欲为君整双鬟,空闺憔悴摧朱颜。
心如车轮不暂闲,不觉涕泪衣斑斓。
征人一一归故山,尔独何辜阻玉关。
吏部慷慨人,早晚耽著作。
所得皆经奇,郁郁济世略。
高视凌千载,词赋悼寂寞。
结藻灿国章,著论丽丹艧。
感时赋长杨,菁华叹昭爚。
烛龙耀天街,蔀屋徒萤爝。
复古力何雄,怜才意不薄。
末俗振风骚,平生重然诺。
莫逆今昔希,词盟欣有托。
古来贤达士,道在从龙蠖。
瞻彼肃肃羽,万里翔寥廓。
邴生宦业微,怀恩向丘壑。
元美何翩翩,夙昔秉灵异。
京洛多冠盖,操觚各自媚。
所遇无此物,识曲听其伪。
大雅久沈邈,时淆作者至。
俛仰知音稀,含兹未伸意。
但坐奋逸响,侧身向天地。
虚名喜误人,依依千载事。
浮云相揽持,白日一高视。
四顾命俦匹,中怀谁可致。
凌厉子长气,文章此未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