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竟无寐,秋蛩鸣向人。
因悲虚甲子,不及守庚申。
数息知天度,冥心养谷神。
翻怜尘世者,何异梦中身。
坐久竟无寐,秋蛩鸣向人。
因悲虚甲子,不及守庚申。
数息知天度,冥心养谷神。
翻怜尘世者,何异梦中身。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游龙虎山(其二)》。诗人在游历龙虎山时,长时间静坐,内心深感时间流逝之快,不禁感慨人生如梦。
首句“坐久竟无寐,秋蛩鸣向人”,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时间漫长,秋夜的蟋蟀声似乎在与他对话,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沉的氛围。接着,“因悲虚甲子,不及守庚申”两句,诗人感叹于岁月的流逝,感慨自己未能把握住时间,错过了许多宝贵的机会,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深深忧虑。
“数息知天度,冥心养谷神”则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反思自身,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他意识到呼吸的节奏可以感知天地的规律,通过冥想来滋养内在的精神世界,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最后,“翻怜尘世者,何异梦中身”一句,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尘世的纷扰,仿佛自己置身于梦境之中,对现实世界持有某种超然的理解和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