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至乐,主善以为师。
善端本固有,乐处亦自知。
我思舜之徒,鸡鸣日孳孳。
箪瓢在陋巷,颜氏其庶几。
之子芝兰室,书传为箴规。
量力行好事,固穷无妄为。
何似安乐窝,受用尧夫诗。
人生有至乐,主善以为师。
善端本固有,乐处亦自知。
我思舜之徒,鸡鸣日孳孳。
箪瓢在陋巷,颜氏其庶几。
之子芝兰室,书传为箴规。
量力行好事,固穷无妄为。
何似安乐窝,受用尧夫诗。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表达了对朋友朱仲明乐善斋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平和,意境淡雅,通过对比和借代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高尚品德的推崇。
“人生有至乐,主善以为师。”开篇即提出人生中最高的快乐在于追随善良的人为导师,这是整个诗歌思想的核心。
“善端本固有,乐处亦自知。”接着指出真正的善良源自内心,乐趣也只有身历其境才能体会。
“我思舜之徒,鸡鸣日孳孳。”诗人将自己的追随善良之心比喻为像舜帝的臣子一样,每天清晨就被鸡鸣声唤醒,勤勉不息。
“箪瓢在陋巷,颜氏其庶几。”这里通过对颜回(颜渊馀)的引用,表达了对朱仲明德行的推崇和敬仰之情。箪瓢是古代贫穷人家用以盛水的器物,陋巷则是简陋的小巷,象征着颜回清贫自守。
“之子芝兰室,书传为箴规。”朱仲明之子居住在充满芝兰芬芳的房间里,这里的书传成为教诲和规范,意味着他家学术传承,教育有方。
“量力行好事,固穷无妄为。”诗人赞扬朱仲明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事,即使处境困窘也不随意作为。
“何似安乐窝,受用尧夫诗。”最后,将朱仲明的居所比喻为安乐窝,表达了对于他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这位朋友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朱仲明德行和生活态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世道日纷纭,人人自忧切。
路逢村老谈,吞声重悲噎。
我里百馀家,家家尽磨灭。
休论富与贫,官事何由彻。
县帖昨夜下,羁縻成行列。
邻里争遁逃,妻儿各分别。
莫遣一遭逢,皮骨俱碎折。
朝对狐狸啼,暮为豺虎齧。
到官纵得归,囊底分文竭。
仰视天宇高,纲维孰提挈。
但恨身不死,抑郁肠中热。
南州无杜鹃,诉下空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