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何事二更啼,杏子枝头片片低。
忽忆故园眠不得,春风吹过玉关西。
杜鹃何事二更啼,杏子枝头片片低。
忽忆故园眠不得,春风吹过玉关西。
这首诗《闻禽》由明代诗人佘五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听到杜鹃啼鸣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首句“杜鹃何事二更啼”,以疑问的形式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而略带神秘的夜晚场景,杜鹃鸟在二更时分的啼鸣,似乎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故事或情感。这种设置不仅营造了诗歌的氛围,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空间。
接着,“杏子枝头片片低”一句,通过描绘杏花在夜风中的轻摇,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杏花的轻柔姿态与杜鹃的啼鸣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与静、声与色交织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忽忆故园眠不得”表达了诗人因杜鹃的啼鸣而勾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至于无法入眠。这一句直接揭示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最后一句“春风吹过玉关西”则以春风为媒介,将诗人的情感延伸至更广阔的时空之中。玉关,古代边防要塞,此处借指远离家乡的边远之地。春风的吹拂,既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向往与追寻。这句诗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意味,让人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流转,以及人对家园永恒的渴望。
整体而言,《闻禽》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海内声名满,溪头且寓居。
曾来非俗客,亦爱是吾庐。
远道勤为问,平时懒作书。
郡楼閒极目,细看北来鱼。
千里能来两郑公,百年英烈尚遗风。
笙歌少让他时胜,犴狱应从到日空。
画戟行程春色裹,邮亭离恨雨声中,不辞远为宗见去,一瓣香缘六一翁。
绮繻不复尚骄奢,经始菟裘谢物华。
户外韦衣真隐者,屏间孔雀尚豪家。
几年汗简编檮杌,晚岁薰炉负辟邪。
谁谓吾庐还有幸,卜邻归路不相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