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茅庵,三间七架。两畔更添两厦。
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门前数十丘䆉稏。
塍外更百十株桑柘。
一溪活水长流,馀波及、蔬畦菜把。
便是招提与兰若。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
随分斗米相酬,环钱相谢。便阙少亦堪借借。
常收些、笋乾蕨鲊。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两畔更添两厦。
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门前数十丘䆉稏。
塍外更百十株桑柘。
一溪活水长流,馀波及、蔬畦菜把。
便是招提与兰若。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
随分斗米相酬,环钱相谢。便阙少亦堪借借。
常收些、笋乾蕨鲊。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茅庵是诗人居住的地方,简单而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三间七架的建筑构造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而两畔的厦房则增加了居所的宽敞感。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是诗人在自家的庭院中享受闲暇时光的情景描绘。
门前数十丘的稻田和塍外百余株的桑柘,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富足和对自然的喜爱。溪水流过,波纹荡漾,给予人以生机与活力。蔬畦菜把,是诗人在这片土地上耕作所得的果实,也是他对平静生活的一种肯定。
招提与兰若,是佛教用语,表示寺庙,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的精神寄托或实际居住的地方。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则表明诗人在这里过着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关注着周围的社会与文化。
随分斗米相酬,环钱相谢,是诗人对待邻里关系的一种描写,这里的“斗米”和“环钱”是物质交换的象征,而“相酬”和“相谢”则体现了诗人对邻里之间互助精神的赞美。
便阙少亦堪借借,常收些、笋乾蕨鲊,是诗人在物资上自给自足的状态,即使缺少一些,也能从自然中获得所需。最后,“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则是对和平年代生活的赞美,没有战争和灾难,人们能够安居乐业,过着快乐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平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自足和精神满足的追求。
南冈北冈鸣鹁鸠,高田低田俱怒流。
一蓑烟雨驾觳觫,老手犹在吾何忧。
灯火半生书作祟,几欲送穷穷不去。
吁嗟先生谁使汝,苦要革革换双屦。
如闻双屦得有辞,向来弃我君何之。
百无一成唯忍饥,胡不烂煮秋崖诗。
岁晚相期亦不恶,莫更将书累牛角。
并烦说似下邳侯,尔辈方当束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