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由南天门至蒲桃岭四章·其三》
《由南天门至蒲桃岭四章·其三》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石鼓叩无响,往作六峤游。

迎客西南山,联袂低其头。

背岩开万花,不知海风秋。

时有麋鹿来,听梵明月楼。

安期葬丛冢,丹灶今何留?

眼中出谷云,一逝长悠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六峤游历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历史之感。

首句“石鼓叩无响”以静默的石鼓起笔,暗示旅程的开始,仿佛在提醒读者,这将是一段沉思之旅,而非喧嚣的探索。接着,“往作六峤游”点明了目的地,六峤之地,或许隐含着神秘与未知,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迎客西南山,联袂低其头”描绘了一幅群山迎接旅人的画面,山峦低垂,仿佛在以谦逊的姿态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背岩开万花,不知海风秋”则转向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背靠岩石,万花竞放,却不知是海风还是秋意带来的凉爽,这里的“不知”二字,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时有麋鹿来,听梵明月楼”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宁静与和谐。麋鹿的出现,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生动的元素,而“听梵明月楼”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教文化的向往,明月之下,梵音缭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安期葬丛冢,丹灶今何留?”通过提及古代仙人安期生的故事,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变迁巧妙结合,引发人们对时间、生命以及存在的深思。而“眼中出谷云,一逝长悠悠”则以云的飘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故事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满庭芳

昔年名利,役碎顽心。气财酒色深沈。

方寸之间,荆棘仿佛成林。

因遇风仙省悟,觉从前、罪业弥深。

便改正,便改正改正。改正改正。

游历天心地肺,结云朋霞友,月伴风邻。

自在逍遥快乐,绝尽搜寻。

假使贫人退道,得荣华、富贵人钦。

我不肯,我不肯不肯,不肯不肯。

(0)

望蓬莱

马风子,创置屋三间。

动土兴工经一载,杀伤虫蚁命须还。死堕鬼门关。

错中错,追悔亦应难。

造下业缘须受苦,刀山剑树定跻攀。怎得列仙班。

(0)

桃源忆故人

鸳鸯未老头先白。有甚因缘难测。说破自然会得。

盖为贪迷色。人还省悟溪山蓦。物外专修道德。

清净神仙法则。得住蓬莱宅。

(0)

养家苦

思微妙,想尘缘。两般搜索要精研。但知空,向道坚。

心清净,意通玄。自然知道没言传。达无为,作大仙。

(0)

金鸡叫

日日朝朝常报晓。谁知道、人人错了。

孳孳为利贪虚矫。性命俱忘,财色心奸狡。

恶业无涯阴德少。将来事、一场不小。

无常限满酆都召。鬼使挐拿嗔,不悟我金鸡叫。

(0)

西江月.赠悟真

我石榴栗果,金却要公猜。衣引个白衣来。

是人非不采。学非干大道,元营养婴孩。

端午正出君怀。印何曾姓蔡。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