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蟋蟀篇》
《蟋蟀篇》全文
明 / 邓云霄   形式: 古风

城南思妇娇无力,蟋蟀环轩促人织。

秋至寒衣空旧箱,夜深冷泪徒沾臆。

闻此虫声意转忙,买丝典却双明珰。

既从邻女求残烛,更向天孙乞七襄。

织才半匹犹未了,床下喓喓似相笑。

借问裁衣寄阿谁,停梭不语自迟迟。

衣成又恐晨炊乏,塞外狂夫那得知。

(0)
鉴赏

这首《蟋蟀篇》描绘了一位思妇在秋日夜晚,因听到蟋蟀的鸣叫声而引发的思绪与行动。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化的场景。

首句“城南思妇娇无力”,以“娇无力”三字,生动地刻画出思妇的柔弱与哀愁。她身处城南,内心满是思念之情,身体却显得无力,仿佛连日常的活动都变得艰难。接着,“蟋蟀环轩促人织”,通过蟋蟀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思妇内心的焦虑与忙碌。她被这声音所催促,如同被时间追赶,不得不加快手中的活计——织布。

“秋至寒衣空旧箱,夜深冷泪徒沾臆”,这两句描绘了思妇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却只能在空荡荡的旧衣箱中寻找衣物的无奈与凄凉。夜深人静之时,她的眼泪无声地滴落,不仅是因为寒冷,更是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

“闻此虫声意转忙,买丝典却双明珰”,听到蟋蟀的叫声,思妇反而感到更加紧迫,她决定卖掉珍贵的首饰,购买更多的丝线,继续她的织布工作。这种行为体现了她对完成织物的执着与决心。

接下来的“既从邻女求残烛,更向天孙乞七襄”,描述了思妇为了完成织物,不惜向邻居借取残烛,甚至向传说中的天孙(织女星)祈求帮助。这些细节展现了她对织物完成的渴望与虔诚。

“织才半匹犹未了,床下喓喓似相笑”,当她织到一半时,床下的蟋蟀似乎在嘲笑她的进度,这一场景既幽默又富有诗意,同时也暗示了思妇内心的焦急与不甘。

最后,“借问裁衣寄阿谁,停梭不语自迟迟”,思妇在思考着如何将织好的衣物寄给远方的亲人或爱人,她停下手中的梭子,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与迟疑之中。这一幕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人感受到思妇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衣成又恐晨炊乏,塞外狂夫那得知”,在思妇心中,即便完成了衣物,也担心家中早上的炊事会因此受到影响,而远在边塞的丈夫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她的辛劳与思念。这一句表达了思妇对现实困境的担忧,以及对远方丈夫的无尽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思妇在秋夜中因蟋蟀的鸣叫而引发的一系列情感波动与实际行动,深刻地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与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邓云霄

邓云霄
朝代:明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猜你喜欢

白鹿山

霸迹销沈化北邙,剩留樵牧说沧桑。

苏台久已游糜鹿,何况空山射猎场。

(0)

龙砂八景·其五鸥亭听雨

亭水巧相迎,閒鸥此结盟。

花晨兼月夕,酒国与诗城。

湖酒连床话,琴樽剪烛情。

风流渺何许,野草绿纵横。

(0)

秋晚野望

霁色媚野景,秋气清以肃。

小池泛菱叶,茆檐覆疏菊。

遥山一点青,涓净若新沐。

农家刈稻黍,场圃方事筑。

夕阳下柴门,牧人带归犊。

淡烟何霏微,溟溟起水澳。

日暮急清砧,客游感孤独。

(0)

和友人顾某新制草席元韵

蔗境恬如许,疏慵计复佳。

不须歌莞簟,即此外形骸。

蝶梦喧清昼,蛙声静小斋。

前身应字虎,藉草亦同侪。

(0)

过姜研云宅咏怕羞草和徐拙庵士佳韵

为爱阶前点缀工,瞥惊仙子出房栊。

轻盈好似鸳鸯舞,娇怯还宜翡翠笼。

差拟韩生过裤下,宛同新妇闭车中。

北堂赖有忘忧草,难得赏心臭味同。

(0)

二十一叠前韵再和颂慈先生

载拜龙门赐,钦迟等佩衡。

囊携多古锦,乡饮得新名。

月旦留评久,风光到老荣。

君家原北郭,南郭又躬耕。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