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有宝剑,解挂徐君墓。
但酬一片心,安知存与故。
让国追夷齐,千乘非所顾。
岂复问遗金,负薪嗟道路。
延陵有宝剑,解挂徐君墓。
但酬一片心,安知存与故。
让国追夷齐,千乘非所顾。
岂复问遗金,负薪嗟道路。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咏史十首(其二)季子》以季札挂剑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高尚情操和忠诚精神的赞美。诗中,诗人提到延陵(吴国公子季札)的宝剑,他选择将剑挂在徐君墓前,象征着他对徐君的一片真心,即使徐君已去世,这份情谊并未因生死而改变。季札的行为超越了物质利益,他宁愿放弃千乘之国的权位,也不愿违背初衷,这体现了他对道义的坚守和对权势的淡泊。
诗的后两句“岂复问遗金,负薪嗟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季札不会像某些人那样追求金钱或权位,即使是贫穷到必须背柴为生,也无悔于自己的选择。诗人通过季札的形象,寄寓了对清贫而高洁人格的推崇,以及对社会上轻利浮躁风气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道德教化意义。
松柏回环路屈盘,像堂僧室枕层峦。
泉多翠茗临烹便,寺僻红尘欲到难。
樵斧斫云春谷暗,渔榔敲月夜溪寒。
我来未足登高兴,欲去裴回更倚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