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筠山下,持君是几年。
清言犹在耳,瘦骨巳重泉。
古行存流俗,浮名问绝编。
宁知遗安泽,岐术妙心传。
回首筠山下,持君是几年。
清言犹在耳,瘦骨巳重泉。
古行存流俗,浮名问绝编。
宁知遗安泽,岐术妙心传。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故友张尧冕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人符锡以“回首筠山下,持君是几年”开篇,将追忆的场景置于筠山之下,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两人深厚的友谊。接着,“清言犹在耳,瘦骨巳重泉”两句,通过对比生与死的状态,表达了对逝者言辞的怀念和对逝者离世的痛惜。诗人进一步感慨于“古行存流俗,浮名问绝编”,指出张尧冕虽已逝去,但其高尚的品行依然存在于世间,而那些虚浮的名声却难以寻觅,强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坚守。最后,“宁知遗安泽,岐术妙心传”则表达了对张尧冕留下宝贵精神遗产的敬仰,以及对其智慧与道德品质传承的期待。
整体而言,此诗情感深沉,通过对逝者生前言行的回忆与赞美,展现了对友情、美德及知识传承的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玉泉寺中三钮铜,十年解池讨业龙。
当时何不佐取流马出,火德重开两都日。
玄潭观中半圭铁,千年龙沙拟蛟孽。
当时何不唤取泉阿归,汛洒河洛风雷飞。
白衣摇櫓天难料,鸡犬云中帝亲召。
汉陵无树兮晋国成丘,待侯不来兮仙又竟去而莫留,徒使我百世而下生閒愁。
荆州看印心尚烈,洪州看剑头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