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桥山在,风烟隧道通。
三元兹旦始,合敬百工同。
王气参天外,威灵俨殿中。
新军增羽卫,千载护巃嵷。
雨露桥山在,风烟隧道通。
三元兹旦始,合敬百工同。
王气参天外,威灵俨殿中。
新军增羽卫,千载护巃嵷。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对陵墓的朝拜景象,充满了庄重与肃穆的氛围。首句“雨露桥山在,风烟隧道通”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象征着陵墓所在之地的神圣与隐秘,同时也暗示了朝圣之路的艰难与不凡。接着,“三元兹旦始,合敬百工同”点明了朝拜活动的开始,强调了全体工匠的参与和共同的敬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陵墓维护的重视以及对先人的尊重。
“王气参天外,威灵俨殿中”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陵墓的庄严与神秘,王气即帝王之气,参天外意味着陵墓所散发的威严超出了地面,威灵则指陵墓中先人的精神力量,俨然存在于殿堂之中,给人一种敬畏之感。最后,“新军增羽卫,千载护巃嵷”表达了对后继者加强守卫陵墓的决心,以及对陵墓长久保护的承诺,巃嵷在这里形容陵墓的高大与坚固,象征着对先人的永恒纪念与守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对历史与传统的深刻敬仰,以及对先人遗志的传承与守护。
风沙久迷神,山水忽照眼。
粼粼碧玉甃,叠叠青螺绾。
人烟盛乐土,草树亦精产。
云霞入杳冥,禽鸟度杯盏。
放情千里迥,悟意一笑莞。
胸襟得奇趣,酬唱出新撰。
虫鱼怯嘲诮,文史困鸠僝。
我诗实易成,淡薄非佳馔。
君词颇简出,严绝类烧栈。
自应即退缩,强尔取惊赧。
微言固可录,狂论犹未刬。
勿使俗人知,归途畏书简。
行人不忍别,遇酒辄醉倒。
仆夫怪何迟,谬应行亦好。
怜君如弟兄,每见开怀抱。
天涯重分携,祖席都门道。
城头倾落日,酒尽迹还扫。
留连意虽勤,晤语终草草。
君如汗血驹,千里未脱皂。
我若随波鱼,圉圉依寒藻。
去住各有谋,聚散初不保。
惟馀一寸心,耿耿迟君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