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仙捷径,在玄关、一窍四通八达。
说与学人先立志,悟后只消时霎。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师开发。
会得善行无辙迹,玄牝自然开阖。
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匝。
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
成仙捷径,在玄关、一窍四通八达。
说与学人先立志,悟后只消时霎。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师开发。
会得善行无辙迹,玄牝自然开阖。
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匝。
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
这首元代李道纯的《百字令·示众破惑》是一首禅宗修行的指南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修仙成道的关键在于内心的领悟和正确的修行路径。
首先,诗中提到“成仙捷径,在玄关、一窍四通八达”,暗示修行者要找到内心深处的通道,即“玄关”,这是指直指本心,去除杂念。接着强调“说与学人先立志”,表明坚定的志向是入门第一步,悟性之后,修行过程迅速。
诗人批评那些“迷徒”执着于旁门左道,不知寻求正师指导,这体现了对偏离正途者的警示。接下来,“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意味着只有正确的方法和精神修炼,才能避免走弯路。
然后,诗人指出大道“堂堂”、“坦平蓦直”,需要师长的引导和自我觉醒。修行者若能“会得善行无辙迹”,即做到行为自然,不刻意追求痕迹,就能达到“玄牝自然开阖”的境地。
最后,通过“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匝”,诗人强调一心向善,保持无我状态,修行才能圆满。修行者最终能“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即超脱尘世,进入仙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了修行的真谛,鼓励人们追求正道,摒弃迷惑。
金锡孤携问去程,萋萋原草暮烟平。
六朝旧迹秦淮畔,应感兴亡听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