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江鸟晚争回,溪月溪烟处处催。
闻道蓬莱又清浅,归心那得夜潮来。
江帆江鸟晚争回,溪月溪烟处处催。
闻道蓬莱又清浅,归心那得夜潮来。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江上与山间的宁静与动态之美。首句“江帆江鸟晚争回”,以“晚”字点出时间,营造出黄昏时分的氛围,江面上帆影与飞鸟竞相归巢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着一种归家的渴望。次句“溪月溪烟处处催”,将视线转向溪流,月光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仿佛在催促着诗人或旅人前行,或是对归途的期待。
后两句“闻道蓬莱又清浅,归心那得夜潮来”,转而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和内心的归宿感。“蓬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诗人通过“又清浅”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一仙境的再次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归隐之意。最后一句“归心那得夜潮来”,则以夜潮为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夜晚,即在心灵最平静之时,能够抵达心中的彼岸,实现精神上的回归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百尺冰荷可喜。况满壁、尽张罗绮。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不数米家山水。隔屏人指。
道人在、隔花屏里。金粟玉虫累累。
光到处、辘轳齐起。
鸡戴珠竿,龙衔火籥,总是数条红紫。灯前且醉。
看灯影、照人何几。
栀子开残,宜男采遍,日长深院啼莺。
正荷衣被暑,裁剪初成。
曾向慈恩寺里,春池浅、蘸笔题名。
人争看,风流拔俗,第一吴兴。相惊。
旧时八咏东阳,云起处、藻思纵横。
恰衣盘雕锦,纸染红菱。
羡煞丝纶世掌,凤池上、綷羽争明。
悬弧处,堂前花发,海上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