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听尽棹讴声,愁里无眠达五更。
今夕雨寒泥又滑,作何计会速天明。
昨宵听尽棹讴声,愁里无眠达五更。
今夕雨寒泥又滑,作何计会速天明。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过吕城闸六首·其三》。诗中的意境是深夜的寂静与不安,连同第二天清晨的寒冷和泥泞,以及对时间迅速流逝的渴望。
"昨宵听尽棹讴声,愁里无眠达五更。"
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前一个晚上,听到外面守夜人敲击梆子(一种古代用于报时的工具)的声音,内心充满忧愁,无法入睡,整夜未能合眼,直到第五更即黎明前的最后一段时间。这个场景传达了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
"今夕雨寒泥又滑,作何计会速天明。"
到了第二天的傍晚,诗人面临的是寒冷的雨水和道路变得更加泥泞。这里表露了对夜晚快速到来的期盼,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可以找到一些安慰或者是解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恐惧与渴望,以及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困境中寻求安慰的心理状态。
汎汎水中蓱,离离岸傍草。
逐浪高复下,从风起还倒。
人生不若兹,处世安可保?
遽瑗仕卫国,屈伸随世道。
方朔隐汉朝,易农以为宝。
饮啄得其性,从容成寿考。
南国有狂生,形容独枯槁。
作赋刺椒兰,投江溺流潦。
达人无不可,委运推苍昊。
何为明自销,取讥于楚老?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会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髣髴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