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淡淡柳依依,立马桥边客去迟。
昼锦已成蝼蚁梦,夜台应愧鹡鸰诗。
薄荐豆粥无传法,蒲扇桃笙有贱时。
千载孝标裙帔恨,凭谁笺示故人知。
斜阳淡淡柳依依,立马桥边客去迟。
昼锦已成蝼蚁梦,夜台应愧鹡鸰诗。
薄荐豆粥无传法,蒲扇桃笙有贱时。
千载孝标裙帔恨,凭谁笺示故人知。
这首元代诗人李涧的《过庐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庐山的追思与感慨。首句“斜阳淡淡柳依依”,以夕阳与柳树的静美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立马桥边客去迟”一句,通过旅人驻足桥头、迟迟不愿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留恋与不舍。
“昼锦已成蝼蚁梦,夜台应愧鹡鸰诗。”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将庐山的繁华与衰败、生前与死后进行了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其中,“昼锦”借指昔日的辉煌,“蝼蚁梦”则喻指短暂的荣华,“夜台”代表死亡之地,“鹡鸰诗”可能是指表达兄弟之情的诗歌,此处或暗含对庐山美景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薄荐豆粥无传法,蒲扇桃笙有贱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物(豆粥、蒲扇、桃笙)来反映生活的平凡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豆粥虽简陋,却无法传承某种法度;蒲扇和桃笙虽为生活所需,但也有其被忽视或贬低的时候,这些都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
最后,“千载孝标裙帔恨,凭谁笺示故人知。”这两句表达了对千载流传的孝道精神的遗憾,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裙帔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女性的服饰,与孝道相关联,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怀念与惋惜。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希望有人能传达这份情感,让故人知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传统美德的怀念,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岩势束奔江,破空一千尺。
南来非太华,何有巨灵擘。
颇闻石室内,鍊颜富琼液。
千春羽客蜕,一旦金仙宅。慈云冻不飞,凝作苍玉■。
时看驯鸽舞,远若江鸥白。
洞口题名多,古人皆陈迹。
即事聊成咏,微名何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