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苞吹尽翠成围,墙角萧萧一径微。
已喜轩窗无俗韵,更怜风月有清辉。
香苞吹尽翠成围,墙角萧萧一径微。
已喜轩窗无俗韵,更怜风月有清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香苞吹尽翠成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竹子在春风中绽放的场景,香气消散后,翠绿的竹林环绕四周,显得生机勃勃。"墙角萧萧一径微"则进一步刻画了竹林的静谧与深远,小径在竹影婆娑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幽深的意境。
"已喜轩窗无俗韵"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因为它们的高洁不俗,使得周围的环境也显得清新脱俗,没有世俗的喧嚣。"更怜风月有清辉"则借风月的清辉,烘托出竹子在夜晚的静美,仿佛竹子本身也能散发出清冷的光辉,与月色相映成趣。
总的来说,这首《种竹》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其自身特质,传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情趣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追求清雅的精神风貌。
深秋检旱步田堤,天清日懒风缓吹。
行行不觉筋力倦,前山数雁带斜飞。
老农指点前头路,便是义门植碑处。
义门当日笃于亲,十世同居无异语。
可怜年远子孙微,赖有此碑名未亏。
子孙能守前人志,田虽一亩不忍离。
敛襟读碑几百字,重叹今人深有愧。
老农耕田莫深锄,台高要记义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