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盛大宴会。开篇“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两句,便设定了一个美好的季节与壮丽的场景,灵池在春日中显得更加神秘而美好,而帐殿的打开则预示着宴会的隆重。
紧接着,“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宴会现场的热闹景象。舟船在水中穿梭,仿佛像传说中的神兽“石鲸”一般,而帆樯挥舞,如同斗牛般强悍。
诗人随后描写自然之美,“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两句表明春天的花朵已经凋零,但春意却被延缓,柳树在微暗中似乎正在受到春日的催促,生长得更快。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这两句则是对宴会上某个奇特景观的描绘,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娱乐活动。这里的“象溟”可能是指一处与大象有关的水域,而“烧劫辨沈灰”则令人联想到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
最后,“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四句,是诗人对历史文化的颂扬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人提及了周文王和汉武帝时期的音乐与文学成就,同时表达了即使美好的时光会结束,但新的美好总会到来,如同夜空中的珍珠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自然美景以及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欢愉和谐、文化自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