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
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
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
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
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
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南的《阙题(其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身处异乡、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天怜羁迹寄诸侯”,诗人以“天怜”表达对自己漂泊异乡的感慨,仿佛上天怜悯他的流离失所,让他得以在诸侯之地暂得安顿。接下来的“付与危栏早得秋”,写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边,早早地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相见便知悬榻意”,通过“相见”二字,可能暗指与友人的相逢,悬榻之意即为热情款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他人的感激。而“阚亡时得挟书游”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借书消遣,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慰藉,即使在困厄之中也不忘追求知识。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诗人以山水之景寓言人生,即使岁月流转,山色依旧,水痕浅碧,显示出他对自然永恒性的感慨,也寓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诗人以“儒冠”自比,表示自己不追求世俗功名,无意于攀附权贵,宁愿保持清高,不愿登上象征权势的九华楼。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