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阙题·其一》
《阙题·其一》全文
宋 / 周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

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

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

(0)
翻译
上天怜悯我漂泊的足迹,让我在诸侯之地早早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一见面就知道你有悬榻相待的心意,即使在逃亡中也能带着书籍畅游。
山色虽老去,但苍翠的崖壁依然在,雨水痕迹虽淡,浅碧的水面依旧收存。
我这身儒者装扮已不适合俗世,本就不应再登那象征高位的九华楼。
注释
羁迹:漂泊的足迹,指诗人流离失所的生活。
危栏:高高的栏杆,可能指的是官署或住所的阳台。
悬榻:挂起的床榻,表示热情款待或期待来访者。
阚亡:逃亡,指诗人的流亡生活。
儒冠:儒者的帽子,象征文人身份。
九华楼:可能指代高位的官府建筑,暗示世俗权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南的《阙题(其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身处异乡、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天怜羁迹寄诸侯”,诗人以“天怜”表达对自己漂泊异乡的感慨,仿佛上天怜悯他的流离失所,让他得以在诸侯之地暂得安顿。接下来的“付与危栏早得秋”,写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边,早早地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相见便知悬榻意”,通过“相见”二字,可能暗指与友人的相逢,悬榻之意即为热情款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他人的感激。而“阚亡时得挟书游”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借书消遣,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慰藉,即使在困厄之中也不忘追求知识。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诗人以山水之景寓言人生,即使岁月流转,山色依旧,水痕浅碧,显示出他对自然永恒性的感慨,也寓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诗人以“儒冠”自比,表示自己不追求世俗功名,无意于攀附权贵,宁愿保持清高,不愿登上象征权势的九华楼。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周南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梦浦竹塘

去岁兹辰长别我,今宵梦里再相逢。

醒来想象音容杳,双泪空流老眼中。

姓斑青史心犹在,身葬黄泉事已终。

雨洒风吹永难尽,总为人世恨无穷。

(0)

闲作四首·其三

思古原来为挽今,国民恻恻此胸襟。

致身臣子曰忠荩,为答天王之智临。

霜剥风摧今日事,江湖廊庙往年心。

天乎命也难穷极,一息还从真处寻。

(0)

赠泰和刘洗心秀才洗心兄晴川翁同予系狱洗心自泰和奔来问赋此以慰之·其二

学问须先会洗心,洗心于道最能深。

仁义英华成事业,庙堂根脚自山林。

祖先原委家传远,兄弟芳名世所钦。

得志知君存素履,岂同流辈但缨簪。

(0)

春兴八首次韵·其七

斯文千古是谁功,由彼陶唐立大中。

措履敢从浮世好,几微深愧古人风。

衢连柳过圜墙绿,苑隔桃侵屋宇红。

潦倒还思泾渭上,丝纶闲钓有渔翁。

(0)

题扇面山水二首为林贵实赋·其二

茅衡几架隔遥岑,万壑岚光结昼阴。

欲抱瑶琴访清隐,寒林无路白云深。

(0)

园居六咏为河南方伯丰公庆赋·其一水环碧带

清流如带环幽舍,潇洒无尘趣自多。

月上一团凝素练,风生四面蹙青罗。

竹间自有通门处,柳暗翻疑无路过。

藩府正宜宣帝德,莫思渔父共高歌。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