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东抱楚山流,先垄犹馀土一抔。
庙冷桐乡耆旧逝,田荒栗里子孙愁。
兵戈隔梦三千里,霜露伤心二十秋。
荒隧天寒乌鸟下,空林日落白狐游。
碑焚断石经时变,碗出遗金有夜偷。
过客尚知来下马,仙人谁复指眠牛。
拟从樊口迁京口,遥别沙头下石头。
高士束刍思致奠,故人惠麦久维舟。
已知多病垂垂老,敢为长贫故故留。
为政幸逢宗正恕,申情当念子平忧。
劬劳罔报生何益,存殁沾恩死必酬。
愿及清明三月节,一盂麦饭洒松楸。
汉江东抱楚山流,先垄犹馀土一抔。
庙冷桐乡耆旧逝,田荒栗里子孙愁。
兵戈隔梦三千里,霜露伤心二十秋。
荒隧天寒乌鸟下,空林日落白狐游。
碑焚断石经时变,碗出遗金有夜偷。
过客尚知来下马,仙人谁复指眠牛。
拟从樊口迁京口,遥别沙头下石头。
高士束刍思致奠,故人惠麦久维舟。
已知多病垂垂老,敢为长贫故故留。
为政幸逢宗正恕,申情当念子平忧。
劬劳罔报生何益,存殁沾恩死必酬。
愿及清明三月节,一盂麦饭洒松楸。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为明州太守荼子俊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之情。首联以汉江环绕楚山的壮丽景色起笔,引出对逝者的追忆,"先垄犹馀土一抔"暗示了友人的离世。接下来的颔联通过"庙冷"、"田荒"描绘了祠堂的荒凉和故乡的衰败,寄托了诗人对子俊身后子孙的忧虑。
颈联写战争阻隔了人们的思念,时空跨度大,"霜露伤心二十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想象乌鸟栖息在荒寒的墓道,白狐在空林中游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中间两联通过"碑焚"、"遗金夜偷"等细节,揭示了世事变迁和人心不古。
尾联诗人表达了对子俊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在他生前关心的地方继续他的事业,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身后哀荣的期盼。最后,诗人许诺清明时节会带着麦饭祭奠,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和承诺。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故去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满园林、瘦红肥绿,休休春事无几。
杜鹃唤起三更梦,窗外露澄风细。
浑不寐。
但目看、一帘夜月移花未。
推衾自起。
念岁月如流,容颜不驻,镜里留无计。
人间事。
休说贱贫富贵。
天公长把人戏。
萧裴曹郭今何在,空有旧闻千纸。
君谩试。
数青史荣名,到底三无二。
浮生似寄。
争似得江湖,烟蓑雨笠,不被蜗蝇系。
嗤琼笑玉。
向画堂可肯,风露边宿。
耐冻禁寒,便瘦宜枯,前生莫是孤竹。
从来不上春工谱,梦不到、沈香亭北。
算只消、澹影疏香,伴个幽栖人独。
莫待痴蜂呆蝶,倩青女捺住,多少红绿。
落雁寒芦,翠鸟冰枝,近傍三间茅屋。
□□□□□□□,□□□、□□□□。
想这般,夷旷襟怀,渺视乾员坤幅。
千门委玉。
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
冒栋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
问白鸥,此际谁来,短艇钓鱼翁独。
偏爱山茶雪里,放红艳数朵,衣素裳绿。
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
敲冰煮茗风流衬,念不到、有人洄曲。
但老农、欢笑相呼,麦被喜添全幅。
寒梢砌玉。
把胆瓶顿了,相伴孤宿。
寂寞幽客,筛影横斜,宜松更自宜竹。
残更蝶梦知何处,□只在、昭亭山北。
问平生、雪压霜欺,得似老枝擎独。
何事胭脂点染,认桃与辨杏,枝叶青绿。
莫是冰姿,改换红妆,要近金门朱屋。
繁华艳丽如飞电,但宛转、断歌零曲。
且不如、藏白收香,旋学世间边幅。
三年海国。
又荏苒素秋,天净如沐。
凄砌寒蛩暗语,杵声相续。
梧桐一叶西风里,对斜阳、好个团簇。
老香堂畔,苍然古桧,无限心曲。
叹石室、棋方半局。
便时换人非,光景能蹙。
千古鸱夷,尚恐欠些归宿。
倚空笑把轮云事,付坤牛、乾马征逐。
且巴重九,昭亭句溪,杖藜巾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