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
林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
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
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
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
留连南台客,想像西方内。
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
林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
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
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
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
留连南台客,想像西方内。
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宁静。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时空背景,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场所的神秘。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诗人通过对古木和山峦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孤独的情感。
“林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这一句则强调了山林中的多样性,以及水石间的和谐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变化万千的赞美之情。
“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这里通过密布的竹林和高耸的群峰,描绘了一种深远而又隐秘的景象,给人以一种探幽寻奇的意境。
“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诗中对光影变化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和空间深远的美学体验。
“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这两句通过对香气和猿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留连南台客,想像西方内。”诗人的情感开始向远方延伸,表达了对某种精神家园或理想世界的向往和留恋。
“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结尾部分,诗人通过追随溪水的动作,传达了一种内心世界的清澈与宁静,暗示了在自然中找到精神的自由和解脱。
整首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山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大自然美好时光的无限向往。
我闻仙人采药炼丹砂,骑二茅龙凌紫霞。
凌紫霞,乃有金芝灿灿茁玉芽。
人间凡铁斸不得,持此玉斧采以归其家。
仙人成仙登鸾车,遗却玉斧埋尘沙。
迩来四万八千岁,又阅人间之岁华。
葆光染赪云,灵文隐茸葩。
水碧馀润不可黩,仙人回顾空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