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泉水十分清,况复春光媚且明。
净室本为超欲地,韶华亦驻化人城。
非徒粲粲山如笑,并觉欣欣木向荣。
不待催花歌一曲,暄妍丽景上方盈。
此间泉水十分清,况复春光媚且明。
净室本为超欲地,韶华亦驻化人城。
非徒粲粲山如笑,并觉欣欣木向荣。
不待催花歌一曲,暄妍丽景上方盈。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一处泉水旁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此间泉水十分清”开篇,直接点出环境的清澈与纯净,为整幅画面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着,“况复春光媚且明”,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明媚与生机,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
“净室本为超欲地,韶华亦驻化人城”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心灵净化相联系,暗示了在这片清泉春光中,人们的心灵也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仿佛时间在这里也变得缓慢,静止了一般。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的主题,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在诗文中表达的情感。
“非徒粲粲山如笑,并觉欣欣木向荣”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川树木以生命,展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山川的“笑”、树木的“荣”,不仅形象生动,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不待催花歌一曲,暄妍丽景上方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由衷喜爱,认为无需特意歌唱来赞美这美好的景象,因为春天本身就已经足够绚烂夺目。这句话既是对春天美景的直接赞美,也是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普遍认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