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晴翠扑征鞍,泰岱崚嶒耸万盘。
五等秩斑侯伯上,四围山作子孙看。
云光缭白晴疑雪,石气飞青夏亦寒。
惜未笋舆烦地主,碧霞宫里倚栏杆。
朝来晴翠扑征鞍,泰岱崚嶒耸万盘。
五等秩斑侯伯上,四围山作子孙看。
云光缭白晴疑雪,石气飞青夏亦寒。
惜未笋舆烦地主,碧霞宫里倚栏杆。
这首清代诗人俞鸿渐的《泰安道中望岳》描绘了清晨登泰山的壮观景象。首句“朝来晴翠扑征鞍”写出了早晨阳光明媚,山色清新,仿佛扑面而来,为旅途增添了活力。"泰岱崚嶒耸万盘"则直接描绘泰山的峻峭雄姿,犹如无数台阶盘旋而上。
接下来,“五等秩斑侯伯上”运用比喻,将泰山比作朝廷中的高官显爵,暗示其地位崇高。"四围山作子孙看"则以山峰环绕泰山,象征着子孙后代对它的崇敬和仰望,展现了泰山的威严与神圣。
“云光缭白晴疑雪,石气飞青夏亦寒”两句通过描绘云雾缭绕、石色青翠的景象,营造出泰山气象万千,即使夏日也让人感到清凉之意。最后,“惜未笋舆烦地主,碧霞宫里倚栏杆”表达了诗人遗憾未能乘坐竹轿(笋舆)深入游览,只能在碧霞宫外远眺,流露出对泰山美景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旌麾初举。正駃騠力健,嘶风江渚。
射虎将军,落雕都尉,绣帽锦袍翘楚。
怒磔戟髯,争奋卷地,一声鼙鼓。
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此去。
无自堕,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
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
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莫。
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
陌上桑,无人采,入夏绿阴深似海。
行人来往得清凉,借问蚕姑无个在。
蚕姑不在在何处?闻说官司要官布。
大家小家都捉去,岂许蚕姑独能住?
日间绩麻夜织机,养蚕种田俱失时。
田夫奔走受鞭笞,饥苦无以供支持。
蚕姑且将官布办,桑老田荒空自叹。
明朝相对泪滂沱,米粮丝税将奈何?
竖起空拳,休着相、秤锤是铁。
敢承当时要,丈夫刚烈。
古佛拈花微微笑,今时几个齐腰雪。
叹杜鹃、啼得血流枝,谁知切。哑人梦,难分别。
耳聋汉,偏解说。有孤峰顶上,木人饶舌。
鸟噪猿啼谈不二,松风涧水真玄泄。
这机关打破看寒空,家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