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塞飞书达汉京,甘泉烽火彻宵明。
停銮莫向冯唐问,颇牧何由得再生。
沙塞飞书达汉京,甘泉烽火彻宵明。
停銮莫向冯唐问,颇牧何由得再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览报二绝》其一。诗中描绘了边塞传书至京城,甘泉烽火彻夜明亮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切之情。
首句“沙塞飞书达汉京”,形象地描绘了边塞之地通过快速传递的文书,将战事或重要情报迅速送达京城的情景。这里的“沙塞”指的是沙漠边塞,而“飞书”则强调了传递速度之快,显示出边疆与中央政府间通讯的高效与重要性。
次句“甘泉烽火彻宵明”,进一步渲染了边关警报的紧急状态。甘泉,此处可能指代的是甘泉宫,古代皇帝处理政务和休息的地方。烽火彻夜不息,意味着边疆出现了紧急情况,需要全天候警戒,确保国家的安全。
后两句“停銮莫向冯唐问,颇牧何由得再生。”则是诗人对时局的感慨。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冯唐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以直言进谏著称;颇牧,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和李牧,两人皆以勇猛善战闻名。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当前局势下难以找到像冯唐那样敢于直言、像颇牧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的忧虑。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才匮乏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关警报的紧急情景和对人才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才匮乏的忧虑,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