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十二首·其三》
《感秋十二首·其三》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愁人夜不寐,仰观天宇澄。

明月出东井,河汉直如绳。

秀葽鸣草间,寒露凄既凝。

岁暮换衣带,萝薜谁为胜。

明发志远游,驽冯不可乘。

黄麈蔽天地,山川变丘陵。

孤鸿栖朔风,贱子怀履冰。

起问夜何其,鸣者乃宵蝇。

(0)
鉴赏

此诗《感秋十二首(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的愁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愁人夜不寐”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夜晚难以入眠,心中满是愁绪。接着“仰观天宇澄”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天空,以宁静的宇宙反衬内心的纷扰。

“明月出东井,河汉直如绳”描绘了一幅月明星稀的秋夜景象,月亮从东方升起,银河清晰可见,仿佛一条笔直的绳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秀葽鸣草间,寒露凄既凝”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凉意,秀葽在草丛中鸣叫,寒露已经凝结,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岁暮换衣带,萝薜谁为胜”通过衣物的变化,象征着岁月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萝薜”也暗喻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明发志远游,驽冯不可乘”表明诗人渴望远行,追求自由与解脱,但现实中的束缚使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黄尘蔽天地,山川变丘陵”描绘了世事无常,山川易主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孤鸿栖朔风,贱子怀履冰”以孤鸿自比,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环境的坚韧与孤独。同时,“贱子怀履冰”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谦与警醒。

“起问夜何其,鸣者乃宵蝇”以清晨的询问和夜间的苍蝇鸣叫结束全诗,寓意着诗人对时间的追问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夜坐与刘信翁清谈

清坐不知疲,相对忘宾主。

他年记此夜,青灯听疏雨。

(0)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之得二十首·其十八蒲花

绿穟糁轻黄,随风堕霏屑。

富贵未足道,看取十二节。

(0)

望仙都山二首·其二

道人诵经半峰下,洞里山神不敢归。

我欲乘风到峰顶,擘翻荷叶作蓑衣。

(0)

画秦宫人

结草为衣类鹤翎,初来一味服黄精。

宫莺几处衔花出,犹向山中认得声。

(0)

拟古寄何大卿六首·其三

世传卖药翁,出市恒骑虎。

朅来空山中,恨不辄与语。

长啸归无家,独指梧桐树。

既指梧桐树,复采梧桐子。

持以赠所思,浩歌聊复尔。

(0)

九日集葆山寺得载字

贫居懒出门,未到辄复悔。

偶寻秋夕英,顾见石璀璀。

手斸松根苓,下有坟千载。

青山如葆羽,无人禁樵采。

狂歌呼曲生,悲往兴故在。

未卜遇浮丘,犹堪居畏垒。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