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醽醉不醒。
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
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醽醉不醒。
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与人文交融的画面。开篇“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可见诗人在竹林深处建有轩楹,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清净世界,与外界隔绝,自成一格。
接着“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这里的“苍玉”可能指代竹子,“披夏箨”则是指竹叶在夏季的茂盛景象,而“老龙”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士或诗人本身,“战秋声”则暗示了秋天萧瑟的声音,或者是对抗自然界中秋天特有的声音。
第三句“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醽醉不醒。”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在寒冷的环境中,依旧沉醉于自己的诗意之中,那种清凉感似乎使他的诗意更加澄明。
最后两句“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请求,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名字记录在与古代七贤类似的盛世佳作之中,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成就的渴望,也反映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修养与文学创作的追求。
不远水云间,悠悠溯鹢还。
分亭接鸡犬,举酒对河山。
残雪依荒碛,寒烟入暝湾。
昔人鸾枳叹,一并在离颜。
出浦候波平,石尤风未止。
密雨长蒲牙,轻泥随燕子。
寒侵远客衣,岸起新痕水。
各各欲还山,还山能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