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天下富,京畿游侠乡。
陇亩尽膏腴,第宅皆侯王。
世言苏湖熟,沾丐及四方。
自我来石门,触目何凄凉。
清晨开务门,有酒谁复尝。
累累挈妻子,汲汲求糟糠。
父老称近年,十载尝九荒。
聚落成丘墟,少壮争逃亡。
吴越天下富,京畿游侠乡。
陇亩尽膏腴,第宅皆侯王。
世言苏湖熟,沾丐及四方。
自我来石门,触目何凄凉。
清晨开务门,有酒谁复尝。
累累挈妻子,汲汲求糟糠。
父老称近年,十载尝九荒。
聚落成丘墟,少壮争逃亡。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吴越地区繁华背后的贫困景象。首句“吴越天下富”与“陇亩尽膏腴,第宅皆侯王”展现了昔日的富庶和权贵之气。然而,“苏湖熟,沾丐及四方”暗示丰收并未惠及所有人,反而使得乞讨者四散。
诗人黄干以个人视角进入石门后,感叹眼前的凄凉:“自我来石门,触目何凄凉。”他看到清晨开门时,人们为生计忙碌,连酒都无人品尝,携家带口寻找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累累”、“汲汲”二字形象地刻画出人们的艰辛与急切。
接着,诗人揭示了当地的社会问题:“父老称近年,十载尝九荒。”连续十年的饥荒使得村庄变为废墟,年轻人纷纷逃离家乡。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绘,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稚松生涧底,已擢凌寒姿。
皆鸟出巢去,反哺还高枝。
何况十岁女,所禀真英奇。
至孝自天启,利害焉足移。
雠家迫大母,白刃正差差。
奋身当刃刺,挥手挽雠衣。
被血死瞠视,尚恐追杀之。
母难一以脱,遂达朝廷知。
诏书恤其家,乡里建其祠。
亦复附曹女,䧏集清江湄。
丹青著往事,宋史不吾欺。
至今颓寝在,四壁苔藓滋。
蘋蘩既莫荐,庶士徒嗟咨。
高山何漠漠,溪流亦涟漪。
魂归夜月皎,树声凄以悲。
畴能复庙祀,万世犹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