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
何似过、赏心佳处,依约湖阴。
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沈。
阑干近,胜时种柳,清到如今。
凌波又成误约,自佩环飞去,暗想遗音。
重省江城倦客,醉拥秋衾。
谁家一掬红泪,孤雁远、湿逗罗襟。
石城晓,数声又递寒砧。
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
何似过、赏心佳处,依约湖阴。
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沈。
阑干近,胜时种柳,清到如今。
凌波又成误约,自佩环飞去,暗想遗音。
重省江城倦客,醉拥秋衾。
谁家一掬红泪,孤雁远、湿逗罗襟。
石城晓,数声又递寒砧。
这首词以"劝客新楼,鸣筝上酒"起笔,描绘出夜晚宴饮的场景,筝声悠扬,酒香四溢,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氛围。词人借景抒怀,将湖阴赏心之地与眼前的新楼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和留恋。
"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沈",词人眺望远方,只见湖面烟波浩渺,远处的笛声渐行渐远,增添了寂寥之感。接下来,他感叹栏杆边的柳树虽已老去,但依然保持着清雅,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凌波又成误约,自佩环飞去,暗想遗音",词人回忆起过去的约定,似有失落之情,佩环之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暗示着逝去的美好时光。他想象自己如倦客般在江城中沉醉,秋夜的寒衾更添几分凄凉。
"谁家一掬红泪,孤雁远、湿逗罗襟",此处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孤雁哀鸣、泪水打湿衣襟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最后,词以"石城晓,数声又递寒砧"收尾,清晨的寒砧声再次唤起他对往昔的思念,凄冷的气氛贯穿始终。
总的来说,彭履道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秦淮河畔的秋夜景色,以及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