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散平生七不堪,凤麈时时伴燕谈。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雨凉竹叶宜三酌,日落荷花倚半酣。
极欲扁舟南荡去,冷鸥轻燕略相谙。
中散平生七不堪,凤麈时时伴燕谈。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雨凉竹叶宜三酌,日落荷花倚半酣。
极欲扁舟南荡去,冷鸥轻燕略相谙。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次韵千岩杂谣》,以次韵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友情谊的怀念。首句“中散平生七不堪”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中散”自比,意指不愿受俗务束缚。接下来的“凤麈时时伴燕谈”描绘了与高雅之人的交谈,如同凤凰之羽扇与燕雀共语,显得超凡脱俗。
“道士有神传火枣”一句,通过道士的形象,寓言式的表达了某种神秘力量或知识的传承,而“故人无字入云蓝”则表达了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以及无法书信往来的遗憾。诗人借雨后竹叶的清凉和日落荷花的美景,寄托了自己在酒后的惬意心情,“雨凉竹叶宜三酌,日落荷花倚半酣”。
最后两句“极欲扁舟南荡去,冷鸥轻燕略相谙”,诗人渴望乘舟南行,远离尘嚣,与自然中的冷鸥轻燕为伴,寻求一种更为纯粹的宁静和知音的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姜夔诗词中常见的清空骚雅风格。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
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窅。
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
免葛藤丛里,婆娑游子,梦魂颠倒。